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栋
“以前放学回家后,我喜欢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现在每天催着爸爸带我去河边练跑!”12岁的济宁马拉松参赛选手张龙浩在App上查到自己的号码后,非常兴奋。5个月前,他还是个“运动困难户”,在父亲的鼓励下,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通过线上运动App每周两次的体能训练和跑步技巧课程,他不仅成功减重10斤,还在班级里带动了“跑步打卡热”。
三四月份正是黄金比赛季,各地大型马拉松赛事如繁花竞放。在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中,总有一抹跃动的“青春色”格外亮眼,成百上千名青少年涌入“迷你马拉松”“亲子欢乐跑”方阵,用稚嫩的脚步丈量春天,以蓬勃的朝气点燃全民健身热潮。
像张龙浩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学生家长林女士说:“以前总觉得孩子吃不了苦,今天看到他咬牙坚持的样子,特别感动。”曾经,林女士9岁的儿子因体测不及格自卑,加入学校“田径社团”后,通过3个月的科学训练,成功完赛5公里。现在,他每天主动晨跑,还当上了班级体育委员。
如今,青少年不再是赛事的“配角”,赛事的火热催生了新型亲子关系。业余马拉松跑者张先生的背包里装着儿子设计的“家庭马拉松手册”——每月一次5公里挑战、每日晨跑签到表,还有一份“跑步时听的历史故事清单”。“以前是我拽着他运动,现在他成了‘小教练’。”张先生笑着说。
“去年,我在曲阜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拿到了第一个欢乐跑马拉松奖牌,今年我还要再参加比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正在备赛今年曲阜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小选手陈立恪兴奋地说。“赛道上闪耀的不只是速度,更有文化的温度。”陈立恪家长陈先生认为,孩子跑步不只是锻炼,更是成长课。曲阜的马拉松比赛路线依次穿过万仞宫墙、三孔景区、蓼河公园、孔子博物馆等具有曲阜人文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在跑步中让孩子感受儒家文化的氛围。
当少年与时代同频奔跑,每一小步都在定义无限可能。从北国雪原到孔孟之乡,再到江南水乡,从城市街道到古城脚下,马拉松赛事中的“迷你欢乐跑”已经成为现象级运动,无数稚嫩却坚定的脚步,用一场场跨越年龄的全民狂欢,为全民健身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