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中、张新华、王志成带领微山湖各帮渔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封湖、反高利贷、反挖河等一次次群众斗争。
日寇的入侵改变了沛县革命者的斗争对象。1937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特委萧县黄口会议后,特委委员兼沛县县委书记张光中回到家乡沛县,以组织农民保家自卫的合法名义,在沛县成立了一支“农民抗日自卫队”。此时,微山湖东岸夏镇的共产党员、外号“湖上飞”的张新华从国民党南京监狱提前释放后,回到了家乡,张新华在沛县宋庄找到了张光中。张光中为他接上了组织关系,让他回到夏镇,拉队伍抗日。由于张新华、王志成等人的加入,张光中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郭子化与张光中去找国民党徐州专员兼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总动委会战勤部长李明扬,争取了一个公开活动的游击队番号——苏鲁人民武装抗日义勇队,张光中被委任为队长。张光中利用这个番号,立即在沛县、滕县交界处拉抗日武装。“湖上飞”张新华、“王老大”王志成则在夏镇拉起了抗日武装。
张新华在微山湖东的夏镇三孔桥,找到从小一起长大的枪帮老大、共产党员郑安良等人,商量怎么拉队伍抗日,正好,国民党沛县七区区长要在夏镇组织保家自卫团,张新华、郑安良都报名参加,一起当了自卫团的小头目,掌握了这支抗日力量。与此同时,王志成挺身而出,在三孔桥、南庄一带组织了渔民抗日自卫团。1938年3月28日,夏镇陷落,日军在夏镇大肆掠夺财物,奸淫妇女,屠杀群众。王志成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悲愤激昂地说:“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国破家必亡,只有舍家救国,方不愧为炎黄子孙。”经商议,全家人一致同意,把家中最值钱的一只跑运输的划子,一只小溜子,全部卖掉,买枪拉队伍。卖船得了500块银元,从溃退的国民党川军手中买了5支汉阳造长枪。在高粱还未出穗的时候,组织了农民湖民暴动,一下子拉起了一二百人的队伍,王志成担任队长。王志成的三弟王志美,三个儿子王吉善、王吉德、王吉森一起参加抗日队伍,他的小儿子王吉森这年才14岁。他们还制作了八路军那样的灰军装,蓝底子的臂章上写着“沛八”二字。队伍拉起来后,吃住都在王家,王志成的母亲、妻子和儿媳支起几盘鏊子烙煎饼给战士们吃。一些湖民对他家抗日的做法不理解,有的甚至说风凉话:“王老大一家人放着好日子不过了,渔民卖了船,还指望什么生活!”
王志成听了,只是淡然一笑作罢。在他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为了抗日,他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王志成在抗日队伍组织起来的当夜,就来到湖西的王楼村,第二天,他们在一片高粱地里遇到了一支日军小部队,由于缺乏战斗经验,第一仗就有几名战士负了伤。王志成觉得这样单打独斗不行,就领着队伍去找“湖上飞”张新华,和张新华的夏镇三孔桥渔湖民抗日自卫团合拢在一起,共同抗日。他们听说张光中从第五战区争取来一个“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接着,他们又去找张光中,要求加入,一起抗日,张光中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他们都加入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
在沛县西北30里的安国乡任满庄,有一位青年叫张士斌,1912年出生,高小毕业的他曾经跟随表哥在西北当兵,后来回到家乡,组织成立安国乡农民合作社,反对高利贷,发展互助贷款,还加入了共产党。合作社触动了地主的利益,被告到县里,县政府以“破坏政府金融”的名义将这个合作社取缔,张士斌被关进了沛县监狱。抗战爆发,郭影秋去找坚持抗日的国民党沛县县长冯子固,劝说其以抗战大局为重,释放了一批共产党员,张士斌因此被释放回家。张士斌回家后和张光中取得了联系,发展安国乡合作社的一批青年农民,成立了人民抗日义勇队安国乡分委员会,一起加入张光中的部队,张士斌担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的中队长。
后来,张光中把这支部队带到微山湖东岸的鲁南枣庄山区打游击,1938年6月,湖西地区成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后,张光中的这支队伍改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第一总队。1939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所属六八六团、新编特务营和随营学校到达这里,将第一总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张光中任支队长,支队下辖3个营,这支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期间,张光中始终身先士卒,带领苏鲁支队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迅速打开苏鲁边区抗日斗争局面。1940年2月,苏鲁支队成立鲁南铁道游击队,打击了日军的战略运输,也为保护恢复共产党在鲁南和微山湖地区的交通线立下赫赫战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