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郭影秋从徐州城里逃出来,来到徐州西南的萧县,他在徐州总动委会和苏鲁豫皖特委工作期间认识了萧县的党组织联络人李砥平,就准备去找李砥平。恰好在路上遇到几位装扮成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竟然是徐州总动委会的,郭影秋不认识他们,但他们都认识郭影秋,其中有一个萧县的青年,听说了郭影秋的想法,说自己家离李砥平所在的李酒店村不远,就领着郭影秋去找李砥平。
李酒店村位于萧县西北部,北边是皖北重镇黄口镇,西边是砀山县程庄乡,西南接河南省永城县的条河乡,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是附近几个县交会处的大集市,街上有好几家酒店,这也是李酒店村村名来源。他们在一家开酒店的人家里果然找到了李砥平,李砥平今年二十八九岁,个子又瘦又高、大眼睛、厚嘴唇,一看就是一位诚实又刚毅的青年,他正在家里为与上级党组织断了联系而发愁呢,突然见到了郭影秋,真是喜从天降!
李砥平向郭影秋介绍萧县党组织的现状: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黄口会议后,计划在这里建立中共徐西南区委,还没等组织起来呢,敌人就打来了,萧县没有共产党的县委,只有一些零散的党员。目前,萧县还有20多个党员和13条步枪。
郭影秋与李砥平商量,决定组织起萧县陇海路南区委。同时利用现有的13条枪,拉起抗日队伍。因为这一带有个传统,只要高粱棵子一起来,就有人拉杆子当土匪。现在,正逢国民党军队战败、兵荒马乱之际,到处扔的都是枪支弹药,更为拉杆子创造了极好条件。萧县目前共有18支大杆子,也就是18股土匪武装,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经过一番酝酿,他们也组织起来,推举了一位叫何光友的党员做队长,因为他曾经干过土匪,与附近的一些大杆子都有联系,让他担任队长,便于与其他杆子周旋。杆子拉起来后,人和枪陆续增多,一直到拥有七八十人、五六十条枪。
郭影秋和李砥平对战士进行了爱国抗日教育、纪律教育,战士们的表现很好,和别的土匪组织明显不一样。但是,队伍活动起来困难很多,吃饭就成了大问题。端午节前后,战士们去一个村上借粮,到了几个富户人家,都遭到了拒绝。队伍中有几个土匪出身的人就非常生气,骂骂咧咧,决定实施绑架。郭影秋知道了,出面劝阻,好说歹说总算是制止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郭影秋就听到了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声。“有情况!”郭影秋心里一紧,赶紧起床,就看见附近的村寨一片火光,不一会儿,又看见成群的战士挑着面、提着鸡、赶着猪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原来,趁着郭影秋睡觉的时候,这些人去打家劫舍了!郭影秋不好上前硬性阻拦,但是他非常难过,怎么样才能改造这土匪出身的游击队呢?这样发展下去,这支队伍可能真的变成土匪了!
一天傍晚,他们刚刚在一个村子驻扎,正准备生火做饭,在村外警卫的战士推推搡搡地带进来一名男子,他用草绳子扎腰,绳子上别着一个货郎鼓。战士们说这个人一直跟在队伍后面打探情况,肯定是一个奸细。郭影秋一看这个人的豁嘴,立刻乐了,这个被抓的货郎竟然是外号“豁嘴李”的李公俭同志!郭影秋曾经和李公俭在徐州监狱一起坐过牢,在特委的时候也一起工作过,彼此很熟悉。
革命同志意外相逢,又是在这个时候,更显得格外亲切。李公俭告诉郭影秋,他现在当了徐西北区委的交通员,他是专门奉徐西北区委的命令,来淮海铁路南联系党组织和游击队的。
郭影秋问:“我记得你是沛县县委书记,我兼任铜北县县委书记,你们沛县的情况怎么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