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济宁财政率先破题,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预算评审”的融合评估模式,助力把好预算管理“第一道关口”。
助力财政精准决策。运用“一份资料、一次提交、融合开展、同时办好”工作模式,在预算编制阶段选择满足评审条件的项目开展事前融合评估工作,既解决“是否给予财政支持”的价值判断,又解决“给予多少财政支持”的技术判断,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构建科学指标体系。突出成本理念,将“支出标准准确性”确定为分值最高的指标,倒逼预算部门主动挤出预算“水分”。对依据不充分、必要性不强、与部门职能不相关、不属于财政支持范围等四种情形之一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从源头上把好项目质量关。以绩效导向和成本控制为目标,从必要性、可行性、预算规模3个维度,建立起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3+4+15”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打造高效联动机制。探索建立预算编审、融合评估联动机制,将融合评估的准备、实施及结果运用三个阶段贯穿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强化评估导向,提出意见建议,督促部门单位及时修改完善,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济宁财政将切实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持续推进融合评估试点工作,深入挖掘融合评估潜力,着力提升工作质效,强化结果应用,推进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为济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通讯员 尹航 刘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