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秋从外面回到家里,看着凌静熟悉的字迹,既内疚又担心,他感到自己对妻子照顾不周,妻子凌静怀着5个月的身孕,这一路要历经千难万险,怎么去延安?她肚子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她和自己还能再相聚吗?如今到处兵荒马乱,到哪里去找妻子呢?徐州党组织的工作千头万绪,自己也离不开啊!
郭影秋只好忍着心疼,不去管她,一心投入到党的工作当中。
1937年10月,李宗仁来到大战之前的徐州,担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蒋介石有矛盾,但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到徐州后,李宗仁提出要组织成立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接着,徐州各县相继成立动委会。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感到李宗仁的总动委会虽然和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称不同,但却可以改造和利用,让其为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特委书记郭子化以社会名流的身份,担任了总动委会的委员,公开开展统战工作。
徐州民众教育馆馆长赵光涛担任了总动委会的组织部副部长,郭影秋通过赵光涛的引荐,担任了总动委会组织部的总干事。他利用负责总动委会组织工作的优势,大力发展党组织,让各县的党组织负责人加入各县动委会,并且使各县的动委会大都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不久,郭影秋又被选为总动委会的12名常委之一,这样和第五战区的上层人士如李宗仁、李明扬的接触就更为频繁。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又任命郭影秋为总动员委员会的中共党团书记。
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借助总动委会的名义在徐州举办了第五战区青年训练班,共办了两期,约300人参加。学员受训之后,到各县成立民众动员工作团,推动了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1938年3月,郭影秋还以第五战区组织部总干事的身份召开青年代表会,成立青年救国团。随后,在苏、鲁、豫、皖四省边的30多个县也都成立了青年救国团,参加的青年达万余人。各县的上层人物,如单县的朱筱舫、朱鸿铎,金乡的王畏三、杨汉章,鱼台的聂峨亭、樊照坤,丰县的刘铭盘,砀山的孟仰陶,都开始了解并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日后我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37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在萧县黄口镇孙庙村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长着一张大方脸的特委书记郭子化亲自主持,张光中、郭影秋和河南省委特派员刘文以及边区各县的县委书记都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精神。决定立即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拉起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并且成立徐西北、徐东北、徐西南、徐东南四个区委,以便在徐州失陷后能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根据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黄口会议精神,1938年3月初,中共徐西北区委书记王文彬在丰县召开了一次丰、沛、萧、铜、砀五县党的负责人会议,王文彬要求各县党组织都积极加入动委会,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发展抗日武装,每个县至少要搞30支枪。
各县接到任务都非常着急,恰好郭影秋所在的徐州农民生活学校有一批训练用的步枪,而且都是崭新的中正式步枪,还有大量的弹药。郭影秋就自己做主,给每个县送了一部分枪支弹药,受到各县动委会的欢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