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茜茜
2月28日上午,任城区太白商业广场热闹非凡,由市残联组织的爱耳日宣传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舞台背景墙上,“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八个大字格外醒目。5 岁的凯凯在妈妈的陪伴下,正在台下认真地排练。随着非洲鼓节奏,他欢快地晃动着脑袋,双侧肉色的助听器若隐若现。这个即将登台表演非洲鼓《苹果香》的男孩或许还不明白,他正用自己的行动,勇敢地叩响世界的大门。
人群中,凯凯母亲王欣的目光始终紧紧追随着儿子。曾因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呈阳性,王欣彻夜难眠,而此刻,她的嘴角洋溢着温柔的笑意。王欣用手轻轻摩挲着儿子的后背,向记者缓缓讲述起凯凯的故事。原来,凯凯出生后,足底血检测结果显示他携带耳聋基因,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让王欣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之中。
然而,王欣并未被命运打倒。她坚信科学,积极寻找解决办法。1 岁半时,凯凯来到了任城区小不点康复中心,就此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康复之路。幸运的是,他们享受到了政府免费救助项目的帮助,家庭也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凯凯日复一日地坚持康复训练。从最初对声音的懵懂无知,到逐渐能够辨别简单声响,再到后来可以清晰地说出一个个词语、句子,每一步都凝聚着凯凯的努力,饱含着家人和老师的辛勤付出。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凯凯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他顺利进入安博全纳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如今,在王欣眼中,凯凯和正常孩子毫无差别,甚至比一般孩子更为聪明伶俐。他爱表达,语言流畅,无论是在幼儿园与小伙伴们玩耍,还是在生活中与家人交流,都充满自信。
看着舞台上自信表演的儿子,王欣满脸笑容,感慨地说:“我一直坚信科学,只有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早介入治疗,才能让凯凯像现在这样,实现无碍聆听。”
爱耳日活动现场,凯凯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有力地展示了听障儿童在科学干预下,同样能够拥有灿烂的未来。这场爱耳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听力健康的科普宣传,更是像凯凯这样的听障儿童及其家庭努力成果的展示。它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也让 “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的理念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
多读一点
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保障改善民生,在厚植群众福祉上加力提效。
近日,市残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 2025 年济宁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2025 年将为全市 4000 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救助。救助范围为年龄不满 18 周岁,且户籍情况符合具有济宁市户籍等条件之一的儿童。
救助内容涵盖为符合条件的不同残疾类别儿童实施手术,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康复训练、适配辅助器具及送训生活补助等。
救助流程方面,申请审核由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户籍或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现场或网上提出,各级残联按规定审核,5 个工作日内完成,符合条件的监护人可自主选择定点康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