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姣
2月19日上午,在任城区宣阜巷非遗文化街区,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庆榜、糖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盼盼正在通过非遗技艺创作最新版本的哪吒与敖丙。这对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再度爆红的IP角色,通过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哪吒的表情最难刻画,他既有孩童的天真,又有坚毅与愤怒的矛盾气质。”陈庆榜手持竹刀,一边调整面人细节,一边向记者介绍。早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上映时,陈庆榜便尝试过这一形象,如今因续作热映,再次将创作重心转向这一角色。他告诉记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反复观摩电影片段,通过揉、捏、剪、挑等技法,在方寸之间呈现角色的动态神韵,比如哪吒的“魔性”眼神,需用工具压出细微褶皱,再以颜料勾勒线条,才能传递出张力。
陈庆榜的工作台上陈列着多个版本的哪吒面塑:或脚踏风火轮怒目圆睁,或与敖丙并肩而立展露笑意。这些作品不仅吸引了年轻游客,还成为非遗进社区活动的“明星展品”。近年来,他多次走进社区开设面塑课堂,带领居民制作康乃馨、生肖等主题作品,让传统技艺融入日常生活。
一旁的糖画展台前,高盼盼正以铜勺为笔、糖稀为墨,在石板上勾勒哪吒的形象。随着糖丝飞舞,哪吒的形象一点点呈现出来。“糖画的难点在于‘一笔成型’,既要形似,又需保留写意美感。”高盼盼说,影视IP与传统糖画的结合,让更多孩子对非遗产生兴趣。他们一边吃糖画,一边追问哪吒的故事,这种互动就是传承的开始。
“哪吒是全球化IP,而面塑、糖画是扎根济宁的非遗。两者的结合,既让传统文化借影视热度出圈,也让非遗技艺被世界看见。”陈庆榜说。近年来,他参与的多场非遗庙会中,此类融合创作均成为焦点。在非遗民俗庙会上,面塑展区因栩栩如生的动漫形象吸引大量年轻游客驻足,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为非遗注入了“青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