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茹
通讯员 吴海英
“《哪吒2》爆火的背后,靠的不只是热血剧情,还有硬核技术。精湛的3D建模技术、无与伦比的视觉特效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三维动画制作的新标杆。”2月19日,本报记者专访山东豆神动漫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军,他说,豆神动漫持续深耕济宁深厚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有效融合。
Q:从动漫技术角度看,《哪吒2》的创新和亮点在哪里?
A:《哪吒2》的动画技术可以说在国际上达到了顶尖水平,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与国际一流动画制作相媲美的实力,在某些方面甚至实现了超越,全面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工业化水平。
其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的大幅提升,更通过本土化技术研发与艺术表达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动画树立了新的工业标杆。比如,《哪吒2》制作团队自主研发的“乾坤”渲染系统,不仅将传统渲染耗时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极大提升了制作效率,更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与数字技术结合,摆脱了对好莱坞技术套路的依赖,构建了独特的东方视觉语法体系。在表现哪吒“三头六臂”神通时,电影摒弃了西方机甲风格的硬核机械感,转而从敦煌飞天壁画中汲取灵感,用渐变消散的粒子流营造出“似有还无”的东方玄幻意境。
另一大技术亮点是AI技术的深度应用。无论是剧本创作、角色设计、特效制作还是后期宣发,AI技术贯穿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哪吒2》1900多个特效镜头,很多都是依赖AI辅助完成的,哪吒流畅的打斗动作和细腻的微表情利用了AI算法实现高精度动作捕捉和AI驱动的表情系统。AI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众多特效公司实现了从“代工”到“创意主导”的转型,从而大大提升了中国特效团队的国际竞争力。
Q:《哪吒2》众多场景中最喜欢哪一个特效镜头?
A:我最喜欢哪吒破“穿心咒”的名场面。穿心咒,是对哪吒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束缚,而冲破穿心咒这一“剔骨削肉”的情节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角色精神上的浴火重生。在传统动画里,角色被刺穿,碎肉一般用“特效粒子”去做,但是《哪吒2》为了清晰呈现出“穿心咒”在皮肤上的撕裂效果,制作团队将哪吒身体分解成600块独立碎肉,且为了控制碎肉的运动轨迹,给每块肉都绑定了控制器,让碎肉能根据风力、重力、肌肉震颤等因素,自然晃动、掉落、颤抖,让哪吒的“痛苦感”拉满。
为了实现碎肉在空中的飘动和重组,团队采用了高级粒子系统和动力学模拟技术,确保碎肉在重组时能够按照预设轨迹完美拼接,让整个场景更加真实,具有疼痛的美感。
虽然这一片段仅有短短的10秒,但制作团队却精心打磨了一年时间。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不仅将国产特效技术推向了高峰,更是每一位动画行业从业者应该坚守的创作初心。
就像饺子导演在采访中所说的:“做作品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永远都要倾其所有去付出。”豆神动漫也将以此为激励,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Q:豆神动漫在文化“两创”方面有哪些成果?
A:春节期间,豆神动漫在济宁高新区印象吟龙湾展出了自主研发的《运河之脊》VR大空间项目。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身临其境地探索鲁运河两岸的风景,感受运河文化的壮丽与神秘。自2009年成立以来,豆神动漫始终坚守“科技赋能文化”的理念,陆续创作出《多宝一家人》《爱逗虫虫》《龟兔赛跑后传》等数字动漫作品,其中《多宝一家人》第四季《新弟子规》即将在2025年上半年与大家见面,将用贴近生活的有趣剧情向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文创领域,豆神动漫同样硕果累累。以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自主研发创作出了《走近孔子》曲阜孔庙立体书、孔门72贤扑克牌、孔爷爷木雕手办、《你好 济宁》AR数字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让文化遗产、历史古迹以鲜活姿态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豆神动漫联合山东大学、辽宁大学成立了视界数字文化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元宇宙、VR、AR、裸眼3D等前沿数字技术创作出了《画意济宁》《济宁运河文化长卷》《孔子数字人》《运河之脊》等大型数字交互产品,不仅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更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保护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中华文化瑰宝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说
目前来看,济宁动漫行业发展存在产业链整合不足的问题,缺乏成熟的上下游协作机制,原创内容转化为动画作品的比例较低,衍生品开发能力薄弱。同时,高端动画制作人才和复合型创意人才稀缺,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济宁动漫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依托政策支持和丰富的区域文化优势,我们将通过差异化内容开发、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创新,有望成为齐鲁文化动漫化的新标杆。
未来,豆神动漫始终坚守“用动漫技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业初心,通过以创新为驱动、技术为引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赓续文脉、传承文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数字文旅、数字教育、能源安全、体验展馆、文创研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助推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持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