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思宇
1月18日,50余名怀揣着对国学经典无限好奇的小记者乘坐大巴,一路欢声笑语,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曲阜研学之旅。此次行程,小记者们先后走进孔子博物馆和曲阜尼山,探寻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观看震撼人心的《金声玉振》表演。
上午9时,大巴缓缓驶入活动第一站,一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气息交融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孔子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犹如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小记者们首先来到了 “孔子的生平” 展区。这里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以及多媒体展示,将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从孔子幼年的好学不倦,到立志弘扬大道、周游列国的艰辛历程,再到晚年归鲁、潜心著述的执着,小记者们听得全神贯注,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先哲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
最让小记者们兴奋的当属 “孔子文化的实物见证” 展区。这里陈列着众多与孔子及其弟子相关的珍贵文物,有精美的青铜器、古朴的陶器、华丽的服饰等。其中,一件孔子讲学图的壁画复原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壁画上,孔子席地而坐,弟子们围坐四周,或聆听教诲,或踊跃提问,画面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年杏坛讲学的热烈氛围。小记者们纷纷拿出手中的纸笔,认真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积极提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一位小记者问:“孔子的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呢?” 讲解员微笑着回答:“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无论在家庭生活、学校学习还是社会交往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 小记者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下午,小记者团来到了曲阜尼山,观看《金声玉振》表演。踏入表演场地,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弥漫开来。随着灯光渐暗,演出拉开了帷幕。舞台上,演员们通过舞蹈、音乐、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着从少年孔子的成长,到他一生为传承和弘扬礼义之道不懈努力的历程。
开场时,那清脆的童声诵读《论语》,仿佛将众人带回了千年之前的学堂,让小记者们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启蒙之美。紧接着,气势恢宏的舞蹈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艰难险阻,演员们刚劲有力的动作,生动诠释了孔子虽历经磨难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当表演进入高潮,金声玉振的美妙音律交织在一起,舞台上呈现出古代祭祀大典的盛大场景,华丽的服饰、庄重的仪式,让小记者们体验到古代文化的辉煌。
整场表演过程中,小记者们沉浸其中,目不转睛。演出结束,小记者们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来,用最热烈的掌声向演员们致敬。这场《金声玉振》表演,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小记者们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一步领略了儒家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