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谷思维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为目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如曲阜市石门山农文旅融合片区、兖州区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通过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漫步在曲阜市石门山文化国际慢城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远处产业集聚,蓬勃发展,近处青砖黛瓦,山水如画。“近年来,在坚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石门山镇党委书记王镇说。
智慧+农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寒风料峭的1月,石门山镇大西庄生态农业产业园的蘑菇大棚仍在丰收中,朵朵菌菇肥硕饱满,长势喜人。村民正忙着采摘香菇,经过晾晒、分拣、包装等环节后,这些香菇将被运送至各地市场。
“每年不但有土地流转带来的稳定收益,在清晨顺利销售完蘑菇之后,我还能外出打工赚取额外收入。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大西庄村民霍亮远说。
大西庄是典型的山区村庄。过去,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如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拓宽致富渠道,一直是当地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石门山镇依托石门山文化国际慢城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契机,与曲阜龙头企业善邻农业合作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资建设大西庄生态农业产业园,以食用菌种植基地为核心,建设集菌菇种植、冷藏存储、菌棒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采取“国企+村集体+专业合作社”三方合作模式,培育香菇种植产业工人,带动周边就业200余人,形成集农产品种植、储存、包装、交易、物流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
“每批香菇生长周期约两个月、产三茬,每座大棚都能数字化控制湿度、温度,保障高效循环出菇。”山东善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中心主任夏远说,“每座大棚可同时投放1.3万个菌棒,生产三茬共计产1.6万斤左右的香菇,仅一座大棚两个月就能盈利1.5万余元,这样的香菇大棚目前已经建成18座,2座已投入运营使用,下步计划再建设12座同等规模的香菇种植大棚。”
田园+音乐 解锁乡村流量新密码
民谣悠扬,舞姿轻盈,鼓声阵阵……前不久,一场在梨园村举办的音乐节给线上线下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舞台上的节目精彩纷呈,有摇滚劲爆的重金属音乐,也有低吟浅唱的乡村民谣,带给大家不同寻常的音乐体验,成为融合音乐、艺术与乡村文化的盛宴。
在这场名为“理想梨园·乡村音乐节”的活动中,“慢城吸氧”、新村民大席、露营下午茶等多样化的特色活动也一并展示,让众多游客在文化的浸润中感受乡村文旅的独特魅力。梨园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游客们前脚在舞台前“嗨”放自如,后脚就能走进山野乡间的民宿,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品一杯清茶。而在一旁的非遗文创店里,琳琅满目的山东手造让人爱不释手,代表性文创产品也让这座小山沟汇集出文化“大能量”。据石门山镇副镇长孙强介绍,近年来,梨园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综合改造提升,让游客住民宿、逛非遗、赏山景,成功打造了乡村休闲体验新去处。
据了解,梨园村与山东善邻农业合作实施乡旅田园改造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了石门山镇梨园村核心区项目,依托优美的山水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学院、民宿接待中心、文创工坊、农家书屋、酒坊院子、水系工程等,并聘请济宁思谷文旅专业运营团队驻村管理,将餐饮、民宿和旅游充分结合,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建设出集“民宿+文化”“民宿+田园风光”“民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行业融合发展的民宿体验区,让文化“当饭吃”,让乡村有了“流量”。
“乡村音乐节常态化的举办,是对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探索。接下来,石门山镇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独特的乡村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进一步刺激住宿、餐饮、景区游览等相关消费的增长,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石门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雷说。
文化+旅游 跨界融合重构新生态
石门山镇的文旅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有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仙河花海、康旅慢城、滨湖桃园等一批旅游风景区,还有戏曲名篇《桃花扇》、李白杜甫石门话别、孔子登临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成了该镇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石门山镇围绕“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戏雪”,开展美食游、度假游、赏花游、采摘游、民俗游等主题活动,筹备策划开展一系列活动,花式玩法不仅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给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石门慢城文化的打造,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以后,选择停下脚步,拥抱自然之美、体验田园之乐。”曲阜石门山康旅慢城党支部书记、石门山乡村振兴俱乐部副总经理孙大虎说。
不仅如此,石门山镇对石门山风景区、仙河花海、康旅慢城、牡丹园等景点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出一条精品农文旅旅游带。设置“转角遇到爱”“爱在深山 情定石门”“彩虹祈福台阶”等打卡点8处;通过梳理石门山历史文化典故,打造黄沟村“四红工程”,建设“诗礼周庄”农耕文化一条街;连续组织开展八届2024石门山“山花节”,积极策划开展8大主题活动,举办《桃花扇》学术研讨会等各类节会,精心建设“石门书斋”并投入使用,以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旅游业发展,有效地提升了景区吸引力和文化氛围,真正实现以“文”促发展、以“旅”期未来,持续提高乡村振兴发展效能,拓宽乡村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