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振(汶上)
路遥的《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愿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爱每一片蓝天;哪一块土地更适合你生存,你就应该把哪里当作你的家园。我和《济宁晚报》的缘分,因喜爱看报读书与写作而结,没有因为身体残疾和生活不顺而沉沦,文学就是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出生在农村的我,小时患上关节顽疾,断断续续上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在和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是家人和亲朋找来的报纸和书籍,让我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使灰暗的人生看见阳光。
2008年12月的一天,我偶尔看到报纸上的征文启事,遂萌发投稿的冲动,忙挑灯夜战写修文稿。当时,报社已实行无纸化办公,我没有电脑,只好托邻村妹妹去城里网吧工作时,打成电子版发到收稿邮箱。经过耐心等待,当年12月25日,《俺村第一辆电驴子》在《都市晨刊》(《济宁晚报》前身)“百姓故事——讲述”版发表,令我欣喜不已。后来,我又参加了济宁中心血站宣传无偿献血的征文,作品《千里走单骑 爱心洒济宁》获唯一的“一等奖”和三千元奖金。经血站程云女士推荐,晚报记者张梦西对我自强不息的事迹进行采访报道。
我除了写点征文,更多的是写新闻和故事传说等,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我也成为街道和报社的编外通讯员。对于关注我的人以及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我一直心存感激,是他们无私的帮助和肯定,使我曾经枯萎的心灵,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用笔来书写人世间的美好。
俗话说:心平能愈三千疾,快乐和平静是心灵最好的医生。读书看报和写作,让我的精神充实心中有光,不再有“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的无谓烦躁和痛苦,心态与身体都有不小的变化。
今生和《济宁晚报》不离不弃,是晚报的不断鼓励,让我成为文学道路上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