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第05版:第五版

创新治理模式 打造幸福社区

本报记者 刘伟栋

今年以来,任城区古槐街道围绕区委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1+10”社区治理共同体要求,坚持“居民受益才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通过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1+10”社区治理共同体多线开花、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走进国税局宿舍小区,这里环境整洁,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发挥作用。业主张阿姨说:“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维护都做得很好,物业人员也非常贴心。有一次,家里水管爆裂,物业人员第一时间上门维修,让我非常感动。”

除“信托制”模式,古槐街道还探索出了“引管扶”“联建共治”“红管家”“智慧小区”等多种服务模式。针对老旧小区不称职的物业公司,通过“引管扶”模式,召开业主代表会议,引进了新物业公司,并在社区党委的持续督导指导下,新物业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小区焕发新生,让居民满意。“如今,通过‘联建共治’模式,在辖区单位家属院宿舍,与宿舍所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形成服务合力。”据古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门社区军分区宿舍、淮工局宿舍,通过党建引领联建共建,使小区产权单位和小区业主共同参与小区治理,不断实现小区自我管理、持续完善。

在专业物业服务小区,则通过“红管家”模式,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小区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管理层党员兼任小区党支部成员。依托红帆驿站等平台,实现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与社区党委同频共振,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古槐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居民会客厅、红帆驿站等,建立民主协商站点,升级居民协商议事阵地,打造小区“一室一品”民主协商示范点,以点带面效果健全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建立“1+4+X”协商共治机制,让居民的存在感和参与感提升。

不仅如此,古槐街道成功探索社区指导、业委会主导、物业参与、居民自筹“四方协同”自治模式,指导社区凝聚多方力量,带领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截至目前,各社区通过“四方协同”自治模式,加装充电箱316台,补齐监控盲点20余处,全覆盖解决辖区地下车库渗水、污水外溢、房顶漏水等顽疾堵点37处,真正使成果共享、居民受益。

同时,古槐街道结合社会工作、黄河大集、文化“两创”、移风易俗等多方面内容,创新打造“信润古槐”睦邻市集品牌,借助市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让志愿服务在辖区生根发芽,绽放出别样光彩。

2024-12-24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3274.html 1 创新治理模式 打造幸福社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