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茹 “当我来到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工作,在一排排绿铁皮档案柜的角落里,找到几册早已发黄的湖西革命史料,让我了解到了孔孟之乡、微山湖畔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岁月,认识了这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们!”12月20日,济宁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济宁本土知名作家杨义堂说。 2022年至2024年,杨义堂实地走访了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原湖西专区的各个地市和县区,查找了60多本各地党史、文史资料和人物传记,采访了100多位湖西英雄的后人,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大湖西》。该作品以郭影秋、王文彬、李贞乾、常俊婷、高文甫、张子敬、魏钦公、张新华、孟宪琛等一大批湖西英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英勇斗争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湖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湖西抗日根据地历史的红色史诗,填补了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的空白。 湖西指的是位于苏鲁皖接壤的微山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地临孔孟邹鲁之乡,横跨黄河故道两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尚气节,宁折不弯。20世纪20年代以来,湖西地区就有党的活动,有很好的组织和群众基础。抗战爆发,一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带领人民抗战,成立第五战区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成为一块我党创立较早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八路军115师苏鲁豫支队来到湖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打开了抗日局面。解放战争时,刘邓大军从这里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湖西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抗战、熬过艰苦岁月、实现战略转折,最后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基石,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生动写照,湖西精神属于我党精神谱系中的老区精神。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起,本报独家连载刊登长篇纪实文学《大湖西》,让这块被尘封了八十多年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如恢弘壮丽的史诗画卷走进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