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第04版:第四版

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第6期暨“诗说孔子”征文颁奖活动举行

唤醒乡土文学作品生命力

张呈明作主题讲座

扫码看全程视频

本报记者 宋延坤 摄影 孟庆杰 董绍进

视频记者 马锐青 田春燕

12月19日,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第6期暨“诗说孔子”公益征文颁奖活动在亚龙书城万达店举行。在当天的活动中,济宁市散文学会副会长、邹城市作协副主席张呈明,结合新作《就恋这把土》的创作历程,以“乡音依依 魂牵梦绕”为主题作了精彩讲座。在随后的“诗说孔子”公益征文颁奖环节中,征文组委会对征文的一二三等奖作品、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奖项获得者进行了表彰。

本次活动由济宁晚报、济宁亚龙书城、济宁市散文学会联合主办。

解读乡土文学:“家乡”是地理的,“故乡”是精神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脚步持续加快,都市文化繁盛兴起。我们继续阅读乡土文学作品尤其是乡愁主题的作品,有哪些意义?

对于文友们提出的问题,张呈明这样解释:“继续阅读乡土文学作品,就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认为,乡土文学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其一,它是乡土文化的瑰宝,能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语言形式,生动再现乡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状态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其二,它有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的意义,乡土文学架起了城乡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了城乡居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其三,能够激发乡土文化自觉,它能唤起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和认同,激发广大读者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促进文化自我认知和文化自我表达;其四,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乡土文学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他说:“家乡是‘地理’的,故乡是‘精神’的,我们都有一个大地上的‘家乡’和心灵里的‘故乡’,而如何真正读懂‘家乡’和‘故乡’,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乡土文学的作品。这也是我创作《就恋这把土》的重要原因。”

创作乡土文学作品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也想写一些乡土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入手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张呈明这样解释:“乡土文学是文学创新的动力,能够开拓文学创作新维度、丰富文学形式与语言、推动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为中国文学注入新活力,这些都是我们创作乡土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至于如何确立创作角度,他结合自己的作品《就恋这把土》给出了建议,文友们在创作时应有真挚的情感体验、细腻的心理刻画、温暖的人情味道和动人的乡愁抒发。“只有把握住了这些窍门,我们才能创作出读者认可的好作品。”张呈明说。

以诗词的形式纪念孔子,是济宁人专属的乡愁表达

“听完张会长的讲座,我突然发现,原来晚报开展的‘诗说孔子’征文活动还有乡愁‘属性’呢。我们的这次读书会在内容设计上,真是太用心了!”张呈明的讲座结束后,参与“诗说孔子”公益征文并获奖的邹城文友孟庆芝这样说。

对于孟庆芝的理解,文友李自创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年,我当时在写稿时,就是一边缅怀孔子这位‘老乡’的功绩,一边追溯我们家乡济宁的光辉历史与深厚底蕴。”他认为,孔子、孟子等从济宁走向世界的圣贤,就像是一颗颗璀璨星辰,镶嵌在故乡的天空,成为了济宁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晚报开展的“诗说孔子”公益征文活动,恰恰让广大文友找到了一种专属的乡愁表达方式。

济宁晚报总经理田勇表示,自“诗说孔子”公益征文活动开始后,共收到来自我市各县市区文友的投稿一百余篇,包括了现代诗、古体诗词、赋等多种体裁。参赛者上有80岁的耄耋老人,下有小学在校学生。“大家要么赞扬孔子的伟大成就,要么赞美儒家圣地的参天古柏或古建筑,要么歌颂孔子游学或出仕的地方。这些作品不仅表达出了大家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田勇说。

2024-12-20 济宁晚报·悦享银龄读书会第6期暨“诗说孔子”征文颁奖活动举行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2546.html 1 唤醒乡土文学作品生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