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
第07版:第七版

河道总督(连载)

杨义堂

林绍越想越得意,送走了这几位州里分管河工的下属,他伏在书案上写奏折,一是揭发潘季驯与兼任淮安巡抚的江一麟二人实属于江西的旧交,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将河库银放在淮安府,增加了多道环节,滞留、克扣工程款项,或用于购买盐引,抬高盐价,从中渔利。二是潘河漕修筑河道外面的遥堤是不了解黄河的水性与治河的历史,黄河是堵不住的,修筑遥堤不仅劳民伤财,反而容易造成河堤进一步崩溃,应该保留黄河自徐州以下到入海口的决口,以求河道水势顺畅。

写完之后,林绍还抄给自己熟悉的御史和工科给事中等科道言官,特别是与自己同年中进士的科道言官,这些朝里的言官都是可以风闻奏事的,这些言官不晓得治河的真机,却擅长指责干事的人,听说河漕工程竟然有这么大的猫腻,就到处散布“浮言”,扬言潘季驯治河必不可成,甚至贪赃枉法。

林绍又给杨化寄了一份,他知道杨化这个人比较滑头,不会跟着他一起上告,但是杨化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

果不其然,杨化没有自己写题本上奏,而是叫着张云、李五等盐商,从河漕总督府与淮安府拉人下水,作为外援,里应外合,不久,就把负责宝应段河道治理的河南郎中施天麟、淮安府负责结算河漕工程款项的通判王弘化拉进了河下老街的藏春苑,这里有扬州瘦马莺歌燕舞,有淮扬名菜滋润肠胃,两位大员当晚就和杨化、张云、李五结拜为兄弟,一切听杨化兄的调遣。河南郎中施天麟负责修复宝应一带的工程,他答应可以多报一部分款项,通判王弘化答应先把杨化、林绍、施天麟的三段河漕款支取出来一部分,供他们先期使用。

杨化自从到了淮安府,并没有其他的进项,这些日子的吃吃喝喝,都是张云、李五在请客,他一直很内疚。这不,通判王弘化转来的款项一到位,他立马回请诸位盐商兄弟,这水陆道场的档次自然又压过了张云一头,让张云、李五直呼过瘾!

又到了三六九万历皇帝上朝之日,天刚蒙蒙亮,北京皇城内外钟声阵阵,大臣们已经在太极殿内外分班站好,万历皇帝在大太监冯宝的引领下来到御座上坐下,开始听政。

不料,几位科道言官站出来,纷纷参奏右副都御史、河漕总督、工部右侍郎潘季驯,与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淮扬巡抚江一麟结党营私,治河无状,多筑遥堤,实属劳民伤财,并与巡盐御史一起勾结,哄抬盐价,应该严肃查办,让其“冠带闲住”。

在御座之上的万历皇帝看到这乱嚷嚷的情景,一时间不好表态,就问首辅张先生该怎么处理。

张居正为官多年,根本不相信这些言官的指责是真的,但是也不能不处理啊,就说:“圣上,如今河漕大工已经全开,河漕总督潘季驯和巡抚江一麟正奔波于治河工地上,千头万绪,一旦派人去查处,工程将会瘫痪!应该让潘季驯和江一麟分别解释,如果他们解释不清,或者确有问题,再查办亦不为迟。”

皇帝准奏,退朝之后,张居正把关于河漕方面的题本奏折分别转给淮安的河漕总督署和淮安府,让潘季驯、江一麟悉心部署好河漕工程,不能有任何的差池,对于这些官员的指责,可以在不忙的时候,逐条辩白,呈报上来即可。

潘季驯和江一麟正在忙着部署河漕工程的事,诸事繁杂,简直焦头烂额,这时,二人却分别收到了张居正写来要求解释问题的信,后面还附有林绍与各路言官的奏折,既感到压力巨大,也感到十分气愤: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们二人在河漕上忙得焦头烂额,这徐州道副使林绍真是一个宵小之辈,早在河漕总督署给朝廷上《两河经略疏》的时候,他也是参与写奏疏的,后来进行工程分工的时候,分工就贴在了门口的大照壁上,他也没有反对啊!而到了驻地徐州之后,竟然暗下黑手,背后搅局,编造谣言,串联多名言官在朝堂上兴风作浪!(未完待续)

2024-12-16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1725.html 1 河道总督(连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