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德龙
近日,在202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一场古玉专场拍卖中,“一槌”激起千层浪,前十名的总成交额突破2.14亿港币。其中,汉代龙头柄白玉勺以50万港币起拍、1800万港币落锤的惊人溢价幅度,“惊艳”了沉寂许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无独有偶,随着各种鉴宝类自媒体的走红,民间藏品的较大升值空间让大批寻宝人纷纷涌入各地的古玩市场。
我市的文玩市场情况如何?普通人想要“入行”要注意什么?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文玩市场,以手串、手持、佛珠等多宝珠为例,为您探探路。
多宝珠阴跌 售价不足高峰期四分之一
在中国传统收藏品市场里,与青铜器、瓷器、书画等器物相比,宝石类、木质类、果实类等小件文玩藏品更能贴近大众生活,凭借其可随身携带的便捷性,为历代收藏者所把玩、传承。
“说到多宝珠,春秋战国时期就被文人所追崇。从最初的玛瑙、玉石,到汉代盛行的绿松石、琉璃、青金石,再到明清开始流行的翡翠、琥珀,还有前些年被青年群体追捧过的南红、蜜蜡等,中国藏友对于多宝珠的喜爱,源于生活,源于对美的向往。”在济宁经营文玩生意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和田籽玉、翡翠、红宝石、绿松石等高端多宝珠产品的价格一路飙涨,到2012年前后,4年间价格翻了数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人们还是向往得到一件藏品,这时一些‘平替品’开始出现。”2012年至2017年之间,以蜜蜡、南红、琥珀、红木手串为代表,各式各样的多宝珠价格一路上涨,从论件卖发展到论克卖,一件精品蜜蜡吊饰的价格轻松突破万元,直至可再生植物种子——菩提的出现并流行,多宝珠市场达到了高点。
“菩提和木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这和玉石、珠宝的不可再生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当一串2.0规格的满星小叶紫檀手串,售价超过2000元时,我就意识到应该从这个市场撤出了。”李先生说。2017年末,他从济宁文化市场撤出,店中最后成交的一件海南黄花梨手串以3.6万元的惊人价格卖出。果不其然,现如今,它们的售价仅为高峰期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更不具备稀缺性特质的蜜蜡跌幅更大,如今售价仅为高峰期的四分之一。
文玩市场两极化现象越发突出
文玩市场也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流行趋势。蜜蜡、南红价格从巅峰期跌到谷底用了四五年的时间,那么其他多宝珠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今年,绿松石的市场价格约在每克60至80元,而材质尚可的天然绿松石每克则为200至300元,顶级绿松石可以轻松突破每克1500元。”有着30多年收藏经验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最难能可贵的是,近两年,以绿松石、青金石为代表的高端多宝珠,价格非但没有下跌,还出现了小幅上涨,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其稀缺性。”由此可见,在如今的文玩市场内,收藏者的接受度两极化现象越发突出。
除了多宝珠,在更加高端的翡翠和和田玉市场,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对于收藏级玉石来说,广义的和田玉和狭义的和田玉是两回事,只有特定产区且被河床冲刷过的和田籽玉才真正能称之为和田籽玉。”和田玉资深收藏者宋先生告诉记者。品相较好的和田籽玉从2011年的每克约2000元,到现如今每克超过1万元,价格始终呈现出波动式上涨的趋势,原因还是在于其稀缺性。
上周日,记者在位于竹竿巷附近的济宁市文化古玩市场看到,这里仍然聚集了大批怀揣着寻宝梦想的收藏者。其中生意最火的仍然是手串、手持、佛珠。“这串非洲黄花梨的手串只需要100元,诚心要还能便宜。”商户卖力吆喝着,最终手串以30元成交。另一边,现场制作手串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一串手串的制作费就需要30至50元。这时,有人问,为什么不去买成品手串呢?这或许才是文玩收藏有意思的地方。
文化底蕴+民族认同感 精品更具收藏价值
记者采访了数位收藏者,他们普遍的共识是,高古玉作为收藏界的风向标,其近期在拍卖市场上的优质表现,为沉寂了数年的收藏品市场带来了惊喜。而在各种鉴宝类自媒体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聚集到了古玩市场。
“其实,收藏品就是一个阶梯,最顶级的藏品出现了交易活跃的现象,会一级级向下传导。买不起高古玉的收藏者可以买现代玉石,买不起帝王绿翡翠手镯可以买俄料玉石手镯,买不起红宝石戒指可以买银戒指。收藏品市场正是因为不断去寻找‘平替品’,让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才能把整个收藏市场做大做强。这也是收藏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原因。”有着40多年收藏经验的市民范先生告诉记者。
谈到“什么物件更有收藏价值”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范先生给出了他的建议。“首先要收藏那些具有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物件,比如说瓷器、书画、玉石等。近些年,钻石饰品、铂金饰品为何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现象,除了人造钻石上市等客观因素等,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属于‘舶来品’,很难被中国收藏者接受。”范先生说。他将钻石比作时装、和田玉比作中山装,流行是一时的,而文化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