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9日
第02版:第二版

用历史普法 让文物说话

本报记者 王艳茹 通讯员 郭志洋

“出土于邹城的法治文物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生动展示了邹城法治建设的历史与传承。在线上,我们开办法治文物展专栏,向大众讲述法治文物背后的故事。在线下,制作了13块展板,在各学校、社区、企业、机关进行巡回展览。”12月4日,邹城市司法局局长周亚光说。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我市“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宪法宣传周”期间,我市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创产品成果展示,举办第四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作品展播,在新闻主流媒体以及“法治济宁”“济宁普法”公众号开辟宪法学习宣传专栏,集中展示各级各部门经验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邹城市积极挖掘历史文物中的法治元素,精心挑选法治文物近百件,推出法治文物展。展览的文物均系出土于邹城的本土文物,共分成“廉政教化”“石刻与法制”“青铜与法制”“古代度量衡”“古代钱币”“印章样本与法律文书”“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法治文物”等七个部分,勾勒出邹城千年法治的发展进程。

“廉政教化”法治文物

南北朝·灰陶扑满

南北朝时期的这件灰陶扑满整体呈扁圆形,顶部有一圆形储钱孔,鼓腹,下腹逐渐内收,平底。扑满为古人蓄钱之器,也被当做清正廉洁的警示之器。

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公孙弘被举荐入京。好友邹长倩送给他一个扑满,要他警惕“入而不出,积而不散”的危险。

邹长倩所提出的“扑满哲学”启示人们:当我们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只知道积聚而不知道散施,只知道不足而不知道知足,那么击破扑满的悲剧,迟早会上演。

清咸丰·青花缠枝莲瓷瓶

此青花缠枝莲瓷瓶为敞口,丰肩,鼓腹,平底,通身饰青花缠枝莲纹,釉色匀润明亮,青花色调明艳。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心目中,花卉植物的含义多有不同,莲花的寓意更丰富。莲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其高尚圣洁的寓意源于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莲子可以存放千年不腐,因此也象征着长寿。因读音与“廉”相同,莲花亦代表了廉洁,被比喻为为官清正,不与人同流合污。

“青铜与法制”法治文物

汉·铜鸠杖首

鸠杖首是古代老者扶杖的顶端装饰,形为鸠鸟,称为王杖,也叫鸠杖。古时以赐杖为一种礼节与褒奖。鸠鸟是不噎的鸟,以鸠鸟饰杖首意为祝老人饮食顺畅,不受噎呃,保证健康长寿。

“鸠”与“九”为同音,古代两字通用。又因九是个位最高的数,象征极高、极多、极长、极大之意。汉代政府将它颁发给70岁以上有功德的老人,以示奖励。皇帝以诏书的形式将这种尊老措施上升为法律,成为中国最早的养老制度。

东汉·四神规矩铜镜

这件铜镜为圆形,圆钮,钮座外有方栏,方栏外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饰及规则的T、L、V形纹饰。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唐太宗李世民为铜镜的寓意做了最经典的表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镜也就是“鉴”,常思己过,引以为鉴,由此而来。镜子也被赋予反映自我、引导自省的寓意。

“古代度量衡”法治文物

战国·绳纹廪铭深腹双柄灰陶量

陶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容量的古代量器,主要用于计量和衡量液体的容量。1980年,这件绳纹廪铭深腹双柄灰陶量出土于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通高32厘米,口径27厘米,重6.4千克。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度量衡的创立与改革发展最繁荣的时代,陶量在中国古代被广泛用于商业交易和税收等经济活动,确保了度量衡的统一标准的实施。

元至治元年·六棱体倒梯形钮铜权

权是古代的等重之具,是悬挂在秤杆上可以移动的秤砣,相当于现在的砝码。

元至治元年的这只六棱体倒梯形钮铜权,实心体范铸,正面刻“至治元年官造”,背面刻“保定路校勘相同”。“至治元年”是元英宗的年号,即公元1321年;“校勘相同”意为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衡制,经检验允许上市使用。

2024-12-09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0883.html 1 用历史普法 让文物说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