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延坤 李姣 整理
12月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加力制造强市、推进转型发展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力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稳、强、融、优四个特点。
1 工业经济增长平稳
921名市县助企干部点对点联系服务企业,精准送惠企政策上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传达企业最真实的心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1至10月份,1136家攀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3%;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2%,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1.52个百分点。
2 集群能级显著增强
兖州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任城区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济宁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仅10个。任城区碳基新材料、邹城市绿色化工、兖州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3个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1位。邹城矿山装备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在2024年度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取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
3 数实双擎加速相融
全年共建成5G基站1510个、累计建成16533个,交通枢纽、重点高校、医院、大型商超、4A级以上景区、经济园区等重点场景实现连续覆盖。完成218个小区单位5G网络信号深度覆盖建设。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个,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4个,梁山专用车整车“产业大脑”获评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136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4 企业培育争先创优
随着我市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的持续实施,全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8家,省级瞪羚企业14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7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总数达到1238家。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22家企业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企业入选省级人才引领型企业试点,1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创新活力不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