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已经日上三竿,别人早就离开河漕总督署去上任了,徐州兵备道副使林绍才醒来,他慢慢收拾了东西,从城北的清江浦翻坝过河,又雇了一辆骡子车,无精打采地去徐州上任。
林绍所担任的徐州道副使,是明朝中期开始在省级下面设置的分巡道,为明中后期一项维护地方社会治安的重要制度,全称是南直隶提刑按察司副使,驻守徐州,既行使司法及监察权,同时也隶属于兵部管辖,当地卫所的驻军由他调遣,又称兵备副使、兵备道,还负责驻地的军事守卫、擒捕盗贼、屯田征粮、督修水利、修理城池等。
林绍乘坐骡子车来到徐州城外,看到这座城池不是四方形,而是半圆形,南面是东西向的护城河,护城河北面是高高的城墙,中间有一座瓮城,城门上有箭楼。护城河上有吊桥,有城门官看守,林绍让驾车的人喊话:“这是新来的徐州道副使,快让你们知州和道衙门的人来接!”
吊桥放下来了,林绍却让驾车的停下,继续喊话:“快去州府和道衙传话,新任的林副使来了!”
城门官跑过来,打开骡车的帘子一看,果然是一位穿着红色四品官服的老爷坐在里面,吓得连声告罪,飞也似地跑进城门传话去了。
不一会儿,徐州知州和徐州兵备道的官员们都出来迎接了。徐州道衙门的人还带来了仪仗队和八抬大轿,林绍看到这个场景,这才满意地从骡子车上慢慢下来,和一众迎接的官员拱手作揖,然后坐上轿子,前面铜锣开道,响鞭净街,轿夫们高喊起轿,南北大街上各色人等纷纷避让,八抬大轿一路耀武扬威地来到徐州道衙门口。
兵备道衙门位于徐州城东西大街的东半部,西半部是州衙,道衙门坐北向南,大门对面是高大的照壁,照壁两侧有东、西辕门,大门前有一对大石狮子。林绍下来大轿,看到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他留足细看,上联是: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下联是: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忍不住莞尔一笑,哼了一声,说:“这个写对子的还挺有才啊!”
林绍找来徐州分管河道的同知和丰县、沛县、砀山、萧县四个县的县丞一起商量治河的事,他说:“这次河漕总督给本官的责任是,修筑自徐州黄河南岸玄黄二铺的月堤,并灵睢界内大堤五十余里,以及建磨脐沟滚水坝一座。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因为今年多了一道程序,就是由巡盐御史来审核我们的账目,你们要马上到现场实地测量,算出需要的民夫、土方和款项来,必须另外加上两到三倍,然后报给本官,让巡盐御史审查,再交给淮安府库,等款项到了我们手里,就会刷下来一大半,所以,为了河工工程,必须多报,懂吗?”
几个县的县丞都急了,大声说:“潘河督怎么这样啊!怎么想方设法克扣我们的河工款啊?”
“是啊,为了显示自己是治河能臣,没有半点体恤之心,连民夫的口粮都要克扣,他怎么下得了手啊?”
“徐州百姓有福了,多亏林副使有办法,多给我们着想,要不然的话,等干完活,却结不了钱粮,我们怎么办啊!”
“对,林副使说得对,我们多报河工预算!”
林绍心中暗喜,又问:“你们凭着多年的经验,潘河漕让在河道外面再修筑一道遥堤,对不对啊?”
一位县丞回答说:“自古以来就是分水,大水来了,因势利导,让水自然流到海里就行了。”
另一位也随声附和,说:“这次潘总督让修遥堤,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林绍听了,心里更加高兴,频频点头,觉得这些县丞都是长期治水的,说得肯定没错!他又想起来淮安盐商张云说过的潘季驯与江一麟能够联手做局、控制盐价的事,这次他潘时良可要栽在自己手里了!向朝廷显示自己才能和忠心的机会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