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间,随着存款利率回落、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场等原因,理财市场遭遇了一波“信任危机”。长期以来专注购买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仿佛没有了方向,或求稳转而购买以大额存单为代表的中长期存款产品,或持续追求高收益进而转向投资债券、股市等。但在近期,沉寂许久的理财市场重新给予投资者信心,各项数据一派繁荣。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商业银行,发现在投资市场“稳”字当道的大背景下,钟爱于“钱生钱”的投资者,似乎找到了当下的正确打开方式。
存款“搬家” 理财市场重建储户信心
如果你眼下有一笔闲钱,但过段时间另有他用,是存入活期还是购入活钱理财?对于现在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后者的越来越多。
“过去两年,银行理财确实没那么火了。随着存贷款利率的下降,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保险、基金以及信托等盈利较大的项目中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部负责人褚经理介绍说,特别是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保本型理财”退出市场,加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从理财市场撤离后购买以大额存单为代表的存款产品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进入2024年,保险产品的热度明显下滑,主动要求资金匹配理财产品的客户越来越多。为此我们银行专门召开了产品对接会,分析了近一段时间理财市场的变化,总结了一些收益较为稳健的理财产品向客户进行推介。目前来看,产品收益率与客户购买热情成正比,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度又回来了。”
为了抓住这一波热度,近期不少银行推出了相对应的促销活动,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新增金融资产除了有生活用品等常规赠品以外,我们还组织新增额度较多的客户出去旅游,比如新增30万元以上的去临沂琅琊古城,新增100万元以上的去云南旅游等。”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部门负责人马经理告诉记者,符合条件的顾客需购买半年及其以上周期的理财产品,银行会贴补一定的旅行费用,以此增强顾客的体验感,从而稳定金融机构的理财规模。
权益类产品退热 纯债产品仍是绝对主角
采访中银行工作人员透露,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度并没有快速消退,但后期股市与债市的相继波动,造成多款权益类理财与纯债产品的收益不及预期,因此不少投资者放弃理财产品,选择购买收益更加稳定的存款产品。
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这些资产通常被视为权益类资产,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市场的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权益类理财产品,2022年下半年波动较大,当时我的很多客户购买的半年或者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到期赎回时的年化收益率不足2%,低于大额存单产品。从那时起,一些客户转而购买特殊类存款产品,特别是大额存单。还有部分追求高收益的客户,选择购买专项债券、信托等风险性较大的金融产品。”褚经理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半以来,由于债券市场持续走强,几乎所有纯债类金融产品都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收益率,加上市场逐渐接受非保本理财的稳定表现,因此投资市场的风向再次转向了这类产品。
“现在纯债产品占据了理财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挂钩债券市场的活钱理财以及中短期理财产品,它们的投资周期多在一个月以内,客户急用钱可以较为灵活地赎回,不着急用钱的话可以一直放着,收益率也比较客观。”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门负责人王经理介绍,以该行近期收益率表现比较好的几款纯债灵活申赎的理财产品为例,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而银行主推的几款以期限匹配策略为考量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在3.5%左右。“4月中下旬债券市场出现了波动,对纯债理财产品产生了影响。但是5月中旬以来,债券市场修复效果显著,投资者的关注度再次提高。”王经理说。
年轻人的“第一笔理财”选择面越来越广
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年轻人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购买以余额宝、零钱通为代表的货币型基金成为众多年轻人的“第一笔理财”。如今,年轻人的理财观念是否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又钟情于哪些金融产品?
过去一年来,黄金价格不断升高,“黄金+”理财产品表现强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天天刷到‘国际金价又涨了’‘黄金饰品突破每克六七百元’等视频,作为一名学生,我没有那么多钱购买黄金,生活中也没有需要佩戴金饰品的场合,但是我可以买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正在淄博市读大学的济宁人小张告诉记者,从小的压岁钱加上大学勤工俭学的打工钱,小张的存款已有3万多元,他于去年7月份在支付宝上购买了一款“黄金+”理财产品,2万元的投资如今赚取了约5000元的收益。
“货币性基金的主要特征是灵活性和门槛较低,这些通过投资贵金属或者购买活钱理财产品同样可以实现。”银行工作人员说,年轻人接触理财产品的渠道越来越多,除了最为常见的微信金融、蚂蚁金融以及京东金融等,购买基金、贵金属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行的活钱理财深受学生喜欢,平时把不用的钱存进去,需要的时候随时取出来,每天也能产生一定收益。”
短期、中长期产品配比要理性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接触的投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我们针对高端用户推出的财富宝产品深受客户喜爱,包括代销信托、基金、债券以及综合管理类产品。过去两年,外贸信托纯债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表现亮眼,综合年化收益率很多都达到了6%以上,还有的客户拿到了9%左右的收益。”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陆经理告诉记者,正所谓收益和风险成正比,这类产品的风险系数较大,因此银行也在想方设法降低这类产品的风险性,“由于银行是代销这些产品,因此无法直接掌控风险。我们会通过追加诸如定期存单等质押物的方式,考核发行机构的综合实力。”
不少投资者会看到这样的营销术语:“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收益率。”这种策略是否合适?业内人士建议,合理配置短期与中长期金融产品十分必要。“我遇到过很多客户,每次发了工资都要过来存个定期。前两天有位客户的儿子要结婚,需要急用钱,但是该客户最近到期的一笔存单为今年12月份。最后该客户不舍得利息,就没有提前支取,给了儿媳妇一张存单当做彩礼。”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部负责人马经理说,市民要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合理规划自己的资金配比,避免陷入“钱生钱”的错误示范,保持适当的现金流动性十分必要。
马经理建议,短期内没有资金支出需求的投资者,还可以购买可以转让的大额存单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率较普通存款较高,但是急用钱时可以通过银行的专属平台进行转让。同时,有需求的投资者也可以在此购买别人出售的大额存单产品,在支付了已经产生的收益后,继续享受接下来的产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