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1日
第07版:

汶上县中都街道

书记有话说:瞄准实用建平台

瞄准实用建平台,底数清才能情况明。去年,我们以党建网格为基础,通过多次“地毯式”摸排行动,全面掌握辖区人口、房屋信息,借助平台实现智慧管理,在这次核酸检测大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建设智慧中都大数据平台,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一个用字,建好更得实用、用好。今年,我们将借助此次网格充实调整机遇,建立更加精准完善的人口、房屋、市场主体信息库,依托数据平台,不断丰富前端古韵中都小程序的服务群众功能,优化中端各项工作的运转流程,细化后端数据分析决策的结果应用,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汶上县中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商贸物流发展中心党工委书记林毅)

大数据为基层治理装上“最强大脑”

本报汶上讯(记者 汤伟 盛夏 通讯员 刘静雯 孔德双 赵小龙)近日,在汶上县中都街道的“智慧中都大数据”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正在召开,参会人员一边盯着由20块液晶屏幕组成的疫情防控地图,一边研讨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智慧中都大数据”系统的投用,改变了原来需要大量人力进行问询、测温、查验、登记的防疫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核验效率和精准度,做到信息更准、去向更明、可追溯更广。“中都街道打造综合服务治理大数据平台,就是要瞄准实用,目的是将辖区内‘人地事物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实现‘一平台全覆盖’”汶上县中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商贸物流发展中心党工委书记林毅说。

社区治理“一网通”

中都街道地处汶上主城区,下辖14个城市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76万人。因街道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难问题。街道工作人员收集数据,做到人口一张图、建筑物一张图、企业一张图、事件一张图、网格一张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推动街道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大数据比人跑得快、跑得远,借助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实现街道治理的效率提升。

数据收集好,更要用好,中都街道成立街道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网格办、热线办、大数据中心协同办公,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可视化实时指挥调度,形成街道层面统筹协调,社区层面整体推进,网格层面落细落实的善治链条。大数据平台同步配套开发了手机端网格通app,微信便民小程序,实现数据实时汇聚、监管事件处理分析、便民服务在线受理,成为街道开展社会治理的强大工具。截至目前,街道大数据平台共录入辖区144331人,办理群众诉求3230件,发布各类信息1834条。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办事群众可通过‘古韵中都’小程序里的‘政务服务’模块,了解办事大厅业务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费用等内容,免去‘来回跑’的困扰。”网格员刘骞骞向记者介绍,目前,中都街道通过“智慧中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古韵中都”小程序等累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办理实事2000余件,降低办理成本、方便办事群众。

为整合服务力量,推动多网合一,全方位掌握社区便民购物、家政服务、社区医疗、家电维修、废品回收等资源,“古韵中都”整合社区周边各类资源,居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社区服务、商超优惠等信息,对生活圈大小事一览无余。

“看到路边有车辆乱停乱靠或公共物品损坏,居民可用手机上传一张照片至‘随手拍’平台,社区立马就会派人来处理。”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1月份以来,街道在“随手拍”平台办理政务热线800件,网格上报和随手拍891件,不满意诉求仅1件。该平台可以对楼道丢扔杂物、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投等多种情形进行线上跟踪、远程监控和线上调度解决,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新社区治理模式,精准发现锁定化解矛盾问题,让问题随时发现、让治理无处不在。

下一步,中都街道将建立更加精准完善的人口、房屋、市场主体信息库,依托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2022-05-11 汶上县中都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9658.html 1 书记有话说:瞄准实用建平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