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路焕英 张晨光
走进汶上城北的杨店镇,大屯村鳞次栉比的大棚挡不住草莓的飘香,规模连片的王楼村金银花基地,飞防无人机低空盘旋,泗汶村薄皮西瓜方田里,前来慕名预购的客户接连不断……这一幕幕朝阳产业的场景,正是该镇实施一村一产业、一业一特色工程、发力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推进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结果。
近年来,杨店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今年俺这个草莓基地主要通过游客采摘、抖音直播、发朋友圈等网络方式,扩大销售渠道,草莓效益确实不孬,俺给村里的租金也大方了。”说起种植草莓的收入,大屯村草莓种植户申正玉的心里乐滋滋的。申正玉租了村里12亩地建起了4个草莓大棚,6个草莓拱棚,村民也来到他的大棚里找活干,使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零花钱”,不但自己富了,大部分村民也跟学着种草莓,奔上致富路。如今大(拱)棚草莓成了这个村里的支柱特色富民产业。
拥有区位优势好的王楼,金银花产业也是风生水起。开春以来,在王楼村数百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里,许多打工的村民忙着对金银花进行清除杂草、锄地松土,来这个基地务工管理的人员都是当地农户,现在他们每天不仅有60元的收入,每年还有土地的分红,足不出村就有了不错的收入。“来这里干活,一个月下来有近2000元的工资,再加上摘花的钱,一年为家里增收两万多元里。”在金银花基地打工的常客王庆甲说。据基地负责人张春介绍,每年五一前后金银花就开了,大王楼村出不去门的村民和周边群众都来地里摘花,一天能有100多人。金银花基地还设立了收花点,负责从村民手中收购采摘的金银花,通过精细加工后,靠金银花质量,市场供不应求。金银花种植在这个村已延续11年,已成为特色规模产业。该村依托金银花的种植优势,在镇里助推下,不断向周边延伸,并探索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协议种植、订单收购、提供工作岗位等有效举措,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随着种植规模不断增加,种植效益也持续攀升,因此,金银花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拳头”产业。今年,基地持续加大了技术和服务力度,金银花的长势、品质更是好于往年。
据了解,杨店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全镇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依托蔬菜冷藏车间,推行胡萝卜+甘薯轮作模式,创新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让群众当产业发展主角。 按照“增收抓产业、产业抓覆盖”的思路,在坚持培育好、发展好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努力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打造了庙口“生态富硒锌芦花鸡”、大屯草莓、泗汶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其中泗汶西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泗汶西瓜”等一批本地品牌扛起乡村振兴大旗。截至目前,全镇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5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激活了乡村振兴“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