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9日
第03版:

用朴素抵达故乡

杜怀超

故乡,无论是物理空间的地址,还是精神上的寄托,对于写文字的人来说,都是生命的软肋。所有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以及各种形色的面具,都会在故乡真实与沧桑里,纤毫毕现。尤其对于散文作者,两个不同意义上的故乡,都会在字里行间,朝着精神世界的掘进中,达到和谐统一。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散文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更是凸显作家的性情以及境界。文学生活不等同于现实生活,“没有经过审视的生活,都不叫生活”。然而,日常生活与文学世界,在散文作家的笔下,总是不由自主地要打通灵魂的通道。

故乡,给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母体、富矿和营养。没有故乡,也许就没有文学。追溯众多的作家创作,他们最初的创作,多是从故乡出发的。一块诞生和养育自己的土地,用文字在纸上建筑,是合乎逻辑的。

走进莫云的故乡世界,你会发现,围着故乡的人事或景物,情感的汪洋恣肆,在文字间一笔一笔构筑回忆的堤岸。在他的笔下,有严父、慈母、兄妹、三叔、大姑父、侄女以及乳母,血乳交融。亲人的悲欢,就是莫云的悲欢;亲人的幸福,就是作家莫云的幸福。

作家质朴无华的内心世界,没有粉饰、浮夸与渲染,就是用一支蘸满真情的笔,以自然原始的叙事,在情感的海底打捞、回忆、反刍。

写故乡,每个作家都无法逃避,这是作家身上的烙印。但是,越是熟悉的地方,往往越难描绘与抒写。很多作家总是刻意逃避对故乡的抒写,往往用虚构完成对故乡的反哺。我对莫云是充满敬意的,对他笔下的故乡充满向往。

要写出原汁原味的故乡,本身就是极富挑战的。作家不仅要接近真相,挖掘极其隐私的情感、隐蔽的细节,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需要勇气和认知,更需要真诚以及个人化的事实,客观而真实的表达。相对于日常生活,这是极其危险和令人不安的。

暴露个人的生活隐私,将面临道德审判和社会评价,这对作家本人的道德标尺,无疑是需要高度的。写故乡,就是写自己;写自己,何尝不是故乡的模样?撕裂故乡的明与暗,岂不是作家本人内在世界的明与暗?对于明处的世界,人人都可以去写,而那些黑暗中的,被遮蔽的部分,就不是每一个作家都敢于挑战了。

写故乡及亲人如此,写朋友,莫云同样追求一个真字。在友情篇章中,莫云把他从生命里走过的友人诉至笔端,表达对他们的情感,诸如新亚、昌方、傅加贵、蒋老等;甚至房东、同窗、忘年交及未曾谋面者,这一切都在作家的生命里留下回声,占据作家情感的世界。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情感细节和物象来呈现。从这些见或未见的朋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的内在修为,对朋友的珍惜与感恩。无疑这是值得欣赏和钦佩的。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作家的文脉与气场,对文学作品的境界有制约作用。只有内心拥有美好情感的人,才能写出完美真诚的文章。尤其散文这种文体,其在语言、技巧之后。莫云这种掏空灵魂、赤裸性情,大量白描式的写法,用一种朴素至极的方式,在完成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表达途中,抵达臻境。读他的文字,时刻感受着浓烈的情感,纯真的情怀。

同情与悲悯,是优秀作家必备的精神质地。在莫云眼里,故乡景物深藏着情感的波澜。无论是煤油灯、汴河水、水牛冲、枣红马、西大沟、穆墩岛、花园口、石磨、船帆、黑布鞋、二胡、老井水塔、梨树林、半边圩、姬楼村等等,还是故乡的雨雪风霜、春夏秋冬,这些寻常的事,在莫云的世界里,分明是情感的小岛、礁盘,是他在生活、工作以及人生世界里的灯塔。

不可否认,作家莫云是生活的热爱者,对万物充满着敬畏与感恩。这些在他生活里闪烁过光芒,共同走过岁月的事与物,都化作生命的音符,流淌于纸上。从这些久远的回忆里,可以触摸到作家情感的真诚。与世界万物和谐相处,说来简单,做到真实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我们知道这些生活的真相,可惜在面对社会时候,总是过多的躲闪、逃避、遮蔽、隐藏、圆滑、虚伪以及口是心非或沉默隐忍。这到底是明哲保身,还是过于世俗?是保存“真我”,还是隐藏“小我”?在读莫云老师这发乎心灵的文字时,迫使我们要撕开自己的真,袒露赤裸的魂,与他一起呼吸故乡的养分。

我自私地以为,作家莫云的世界,无论故乡还是异乡,都是向内的,用内在温暖外在,两个故乡是统一的。他的情怀也是一致的,在尘世里保持无限的真实与生命的体温。这是潜藏在作家心底深处的,对生活的悲悯和精神的向度。

每个人都有故乡,外在或内心的、回去的或回不去的故乡;守望在高处的精神建筑,或俯身尘世的大地故乡;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村庄渐行渐远,故乡越来越成为一个奢侈的动词,晃动着每一个离家游子的心。

故乡对于游子来说,分明就是一个安根的地址与图腾,以便有一天都能沿着故乡的小路回来。在莫云的世界里,对故乡的挚爱与眷恋,让人动容又不甚唏嘘。赤裸着情怀的文字里,滚烫的故乡之歌,在颠沛辗转的生活中更增添几层体悟。只有历经漂泊、流离的人离故乡最近,最切,也最怯。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与人世纠缠里,故乡也由最先的日常,逐渐上升为内心庙宇,然后不断地修葺、建构与提升,渐渐地,这个故乡不再是我们眼前的故乡,而是我们人人都可以抵达,却一生也抵达不了的,那个若即若离的故乡。

是的,寻不到的故乡,才是故乡。每个人的心头,都会有一个寻不到的故乡,永远也抵达不了。消失或再现,已经不是当初的故乡,也不是我们心中的故乡。好在作家莫云,用质朴、无华的文字,馈赠我们一个活着的,不老的精神原乡。

《寻不到的故乡》 莫云 著 现代出版社

2022-04-09 杜怀超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7306.html 1 用朴素抵达故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