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白同旭)为进一步提升巡察监督质效,任城区创新建立巡察与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将巡察监督权威优势、审计监督专业优势相结合,提高发现问题的力度、精度和深度,有力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分类实施,确定联动方式。根据被巡察党组织不同情况,为增强协同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定巡审同步、先审后巡、先巡后审、联合编组4种联动模式,采取“123”工作法,以一组联动、二次分类、三方合力的方式确保覆盖面、专业化。巡察组与审计组联动的同时,区分区直部门、镇街、国企、村(社区)层级特点,细分联动监督重点,引入第三方审计力量发现村(社区)显性问题,审计组对问题复核归类,巡察组查找政治层面偏差,确保联动质量和效率。
强化信息互通,确保同频共振。巡察前,对同步进驻的单位,巡察组、审计组商定进驻时间、人员力量等联动事宜;对已审计的单位,审计部门向巡察组介绍审计情况,提供相关审计报告、要情、底稿等。巡察中,巡察组、审计组分别明确联络员,建立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坚持问题“双向印证”,对巡察发现的审计范围内问题,交由审计组通过查阅账目、审核凭证等方式印证问题线索;对审计发现的疑点问题,交由巡察组深挖细查。巡察后,巡察组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线索写入巡察报告,审计组将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纳入下步审计监督的重点关注范围。
深化靶向治理,叠加巡审效力。聚焦基层有效治理,强化“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巡审联动机制作用。着力发现“三资”管理混乱、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征地拆迁违规违纪违法等方面问题,强化系统思维,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反馈,督促做好“后半篇文章”。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聚焦问题,在某轮巡察中,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资金流向,巡察组迅速找准被巡察单位的廉政风险点、锁定重点对象、靶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