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交通治理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直接关乎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2022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和市公安局党委确定的“公安工作精细化管理年”。公安交警部门将坚持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砺剑行动”为抓手,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把“精在事前、细在过程、重在结果”的工作要求落实到新时期道路交通管理各项工作之中,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提升交管核心战斗力,着力构建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实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增强精细化思维意识 着力提高思考研究状态下工作能力
加大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改革工作力度,增强在思考研究状态下谋划工作、开展工作、落实工作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各项交通管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精准、更加规范、更加高效。坚持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精细化思维意识,掌握精细化管理内涵实质,学会运用精细化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具体谈认识、谈问题、谈方法,让每名同志清楚“怎么办”,真正把精细化管理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客观、辩证、准确把握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呈现新特点、发展新规律,找准发展方向,着力在管理理论、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上创新发展,着力在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上下真功、见真章,增强交通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科学性、针对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从小处着眼、从细处落实,针对各项工作进行精准研判、精准组织、精准指挥、精准落实,针对群众关心的每件急事难事、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细节、交通治理的每个难点盲点,进行点对点精准整治,一事一策、一地一策、一点一策,切实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切实把精细化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
突出精细化综合治理 着力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能力
树牢“大交警”理念,坚持系统治理观念,精细化推进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主动出击、精准整治、共建共治,提高事故风险隐患主动防范化解能力,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持续强化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精准发挥。充分借助交安委平台,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报告制度和交安委成员单位定期研判会商机制,加强重点难点协同共治,深化货车“大吨小标”、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治理,会同多部门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等重点车辆。持续强化“两路两车”精准整治。建立闭环整治链条,压实各级各部门安全责任,加大县乡道排查整改力度,确保易整改隐患整改率100%,加强挂靠货车摸排,联合交通运输部门一体化开展货车基础信息登记和入企宣传警示,确保登记率达100%。持续强化风险隐患精准治理。扎实开展全覆盖、全链条、全要素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健全落实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紧盯重点道路、重点机动车、重点驾驶人、重点企业,加大动态排查、滚动清零、科技监管、联合惩戒力度,加强隐患整治效果评估,提高隐患治理精准度。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精准防控。突出路面秩序整治,坚持常态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区域联勤与交叉执法相结合,严查严处重点交通违法,深化国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推动实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强化交通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处置机制,提高应急管理研判能力、预警能力、综合处置能力。
狠抓精细化管理手段 着力提升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
树立“只有济宁交警才能管好济宁交通”的理念,秉承工匠精神,坚持绣花标准,创新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新载体、新方式、新措施、新机制,打造城市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深化警务工作创新。全面推行济宁市公安交警城区勤务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勤务质量体系评价办法,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强化科技手段与交通管理深度融合和实战应用,严格落实网格管理“七定一包”工作机制、铁骑“135”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指挥中心实战化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合成作战、等级响应、数据支撑的集成指挥体系。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扎实开展交通违法“净街行动”,全面整治城市交通陋习,深化“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开展“三小车辆”整治攻坚战,加大酒醉驾、闯红灯、飙车等严重危害安全的突出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力度,保持路面高压严管态势。开展乱点堵点精准治理。建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科学研判机制,持续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及管理工作,“一点一策”分类完善路口、路段、重点区域交通管理方案,落实“警、地、校、院”协作共治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加大“三圈两边”治理准度、精度、力度。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设施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推动交通信号联网联控,提高信号灯智能化水平,加强交通设施标准化设置,落实交通组织优化设施保障措施,确保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规范率达到95%以上,城区主干路范围内,路口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率达到98%以上。
创新精细化服务举措 着力提升便民为民服务能力
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持续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认真研究出台为民服务系列措施,把细节做到极致,让服务更有温度。深化车管“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网上办、便捷办、就近办,进一步加大警银、警邮网点建设,拓展覆盖范围,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全面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26项车驾管服务项目,提高互联网业务办理比例。积极搭建检验智能审核系统,进一步方便群众。提升事故处理质效。推进事故处理流程化,制定简易事故、一般事故、疑难事故分级处置流程,形成工作样板。深化快处快赔和警保联动,发挥保险公司警保联动专员快速处理、快速理赔的作用。落实网格化快处快撤,加强网格内巡逻巡查,严格落实“1分钟响应、5分钟到警”警情处置工作机制。创新交通安全宣传。坚持交通管理,宣传先行,内外结合、警媒携手,全面部署开展交通宣传普及行动。持续加大警示曝光力度,在电视、网络等平台同步开设《交通曝光台》板块。加强交通安全“四个创建”,整合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广泛开展主题宣讲等社会化宣传活动。讲好交警故事,宣传报道树立一批优秀典型,传递正能量,提升交警队伍形象。
坚持精细化执法建设 着力提升队伍规范执法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思维、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执法培训,健全完善执法制度、法制队伍、执法能力、执法管理、效能评价、执法保障六大体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深化“五个人人”练兵活动,围绕隐患排查、违法查缉、事故处理等环节,加强实战训练、实战考核,建立网上网下同步实战培训机制,加强分层级培训和交警网校实战应用培训,举办实战练兵大讲堂,开展民警辅警执勤执法安全防护教育培训,提高实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围绕“警情、案件、人员、财物、案卷、场所”管控目标,建设完善执法监管系统,强化科技赋能,提高执法全要素、全流程监管水平。加强对执勤执法记录仪视频资料的拓展应用,坚强问题导向,狠抓视频关联率,确保关联率达到100%。加强执法突出问题整改。以执法质量考评活动为抓手,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及时发现整改执法办案过程中的执法突出问题,建立闭环整改机制,落实责任倒查制度,严防执法问题发生。同时,加强舆情应对工作,制定舆情处置工作办法,完善处置流程,全面提高舆情监测、引导、处置能力。
(作者系济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