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邵长志)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围绕干部作风工作建设,创新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启航工程”,坚持以“五聚焦五强化”,推动年轻干部茁壮成长,积极建设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全区“三次创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干部支撑。
聚焦选拔强化基础,在渠道上多“开源”。统筹选调生、公务员、优才计划等人才资源,结合干部调研、一线考察识别和平时表现,综合确定50名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优秀年轻干部在线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筛选、分档排序,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供科学参考。
聚焦培训强化本领,在能力上多“充电”。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轮训计划,每年培训比例不低于30%,3年内全部培训一遍。探索点名调训机制,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济宁市级以上主题班次。突出专业培训重点,累计举办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29次。
聚焦实践强化素质,在工作上多“墩苗”。强化一线锻炼,选派32人到重点项目、信访维稳、指挥部等工作一线挂图作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选派2名干部到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等实践锻炼。积极开展驻企服务,选派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39名干部下沉到企业助企攀登,在经济发展一线提升素质、成长成才。选派16名新提拔优秀年轻干部在行政审批、信访一线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增长才干。
聚焦导向强化风气,在环境上多“锄草”。结合岗位充实调整和全员聘任工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力度,出现岗位空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优秀年轻干部。探索“先挂后任”模式,把6名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挂职锻炼,不断增强其岗位适应性和胜任度,适当时机履行正式任职手续。对组织上看得准、有潜力、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灵活使用,本次街道班子调整,配备35岁以下的干部22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30.5%;30岁以下的干部8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11.1%;35岁以下党政正职2人,占党政正职的20%。
聚焦作风强化纪律,在规矩上多“体检”。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注重了解“八小时之外”表现,记入干部执行力档案。综合运用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方式,对影响干部健康成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及时谈话提醒,或视情况进行函询、诫勉。健全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达不到预期的干部,择优补充表现突出的干部,保持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的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