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0日
第01版:

五载深耕诠释初心 履职为民坚守使命

——济宁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回眸

■本报通讯员 贾滢泉 林宪彬

承载着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时代的神圣使命,济宁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走过了硕果累累的五年。这五年,常委会经历了世纪疫情的大战大考,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顺利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这五年,常委会在实干中书写绚丽华章,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精彩答卷。

讲政治尽职责勇作为

这些数字彰显人大担当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各项职责,持续保持团结和谐、守正创新、奋斗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力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济宁的生动实践,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制定地方性法规7部,修改3部,对2部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对16个立法项目进行调研,立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223次,听取审议工作报告92项,开展满意度测评34次,提出审议意见53项,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71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02人次,党的主张和意图全面落实。主任会议成员牵头参与全市重点工作,推动我市以全省第1名、全国地级市第5名的成绩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微山湖旅游区进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任务全面完成。依法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新一届县级人大代表3033名、乡镇人大代表7931名,实现了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选举结果人民满意。

立良法达善治促发展

这种理念贯穿法治全程

作为法治的“龙头环节”,立法始终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常委会一方面将立法目光聚焦民生,让立法内容多“装”百姓身边事,另一方面聚焦改革发展,以高质量立法促高质量转型发展。

围绕环保关键环节和“2+26”通道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制定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特殊要求和我市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根据大气环境治理新形势和城乡精细化管理新任务,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修改,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聚焦创城工作难点堵点,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养犬管理条例,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总结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措施提升到法规层面,创制性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扎实开展备案审查,实现省市县审查信息平台三级联通,在全国率先实行县级人大备案审查工作检查通报制度,连续3年在省人大备案审查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五年来,共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16件,清理规范性文件204件。

坚持在地方立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83次,发布征求意见公告22次,举办立法专家论证会12次,聘请18位立法顾问,发挥2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五年来,常委会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不断加强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立法体制机制创新一直“在路上”。

强监督增实效出重拳

这份坚定护航人民幸福

一次次刨根问底地“追踪”、掷地有声的监督……五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中心工作,聚焦民生关切,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增强了人民福祉,彰显了依法监督的“济宁力度”。

扎实开展经济运行监督。关注经济质效提升,助推港航经济发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港航经济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聚力农业农村振兴,对农业“新六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等加大监督;强化国有资产监管,连续4年听取审议全市国有资产相关报告;聚焦科技创新战略,对全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等工作进行视察调研;致力文旅融合发展,对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开展视察;创新预算审查监督,相关工作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志的重要批示。

着力开展法治环境监督。首次听取审议市监委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工作情况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市、贯彻实施民法典、电信网络诈骗、商事审判等工作进行监督调研,督促公检法司机关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用好“法律巡视”利剑,对23部法律法规和常委会制定的4部地方性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重点开展民生领域监督。对老旧小区改造、城区道路拥堵治理、医疗保障、“一老一小”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切实保障群众生活美满舒心。对“公交助学”工程、邮政快递进村进社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安全生产等进行连年持续性强势监督。相继对新旧动能转换、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放管服”改革、大气污染防治、物业管理、教育法贯彻实施6项工作进行专题询问,确保专题询问“常问常新”。

搭平台谋创新强服务

这些足迹擦亮城市底色

社区街道、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常常可以看到人大代表调研视察的身影;代表们提出的一条条建议、批评和意见得到认真办理,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意民生的各种问题得以解决……

搭平台谋创新,主题活动全面铺开。创新开展代表“倾听民声、解疑释惑、助力化解风险”主题活动,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每季度一个主题,每月15日为公开接待日,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156个乡镇(街道)、1.1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接待群众35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00余件,推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具体问题。五年来,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65次,集中视察92次;代表提出议案3件,已全部办结;建议789件,已全部答复,代表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实现全覆盖,代表主体作用更好发挥。

建载体强服务,代表活力全面激发。深入推进“双联系”工作;组织720余人次参加各类学习讲座;开通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和“履职通”手机客户端;邀请360余名代表参与行风评议、电视问政、政务监督等工作;组建各级代表小组889个;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五载砥砺前行,五载辛勤耕耘,五载履职尽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负厚望,不负人民,赓续初心使命,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2-20 ——济宁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回眸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3250.html 1 五载深耕诠释初心 履职为民坚守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