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
第04版:

桃李无心成故事 桑麻有地接新阳

敢举争先大旗 勇筑创新高地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服务济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该院承办的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纳入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为济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新建的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该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世界先进的实训设备。

▼该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梁山县拳铺镇开展光伏扶贫。

本报记者 李允 通讯员 周幸 庄子帆

■ 编者按:“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是市委向全市党员干部和各行各业提出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而作为一种精神气质,深深涵蕴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血液里。

近年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创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这一战略目标,谋发展、求创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水平上,走出一条立德树人、培育具有君子人格和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特色育人新路。该院先后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高职院校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的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省唯一荣获教育部全球首批两所“中文工坊”,学院的济宁新城大学科技园是山东省高职院校唯一在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学院服务贡献、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指数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先后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济宁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济宁市审计培训基地、济宁知识产权学院、济宁市劳动学院、济宁市乡村振兴学院先后落户该院,抒写了一曲壮美的服务济宁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搭建产学研平台 服务乡村振兴

新年伊始,捷报传来。2月13日,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公布了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名单,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名列其中,成为全国 60所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之一。该院能从全国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和独特贡献。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敢为人先的学院,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支撑的。这里的教师,不仅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而且还能够利用专业优势俯下身子用脚步“丈量”土地,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学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特派员,成立山东理工智慧惠农服务队。不管是在泗水县长青庄村的麦田里,还是梁山县包那里村的玉米地,都能够看到理工科技特派员的身影,他们深入一线,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和产业技术服务指导,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以解农民的燃眉之急。学院在泗水县成立了科技服务站,将技术、资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打通了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在2021年,学院还与市农业农村局等合作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校办企业理工昊明建设乡村光伏电站一批,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开展中药材种植、电子商务等培训8669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免费植保1300亩。该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创业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为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理工智慧”。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服务社会的超强能力,不仅来自于优秀的教师团队,还来自于先进的产学研平台。鲁西南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就落户在这里,这是以培养输出应用型、实战型、操作型知识产权全能人才为目标、推进知识产权人才的在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的知识产权学院。“济宁知识产权学院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鲁西经济隆起带知识产权密集区战略布局中的一件大事,是济宁探索创新创业育人机制的重要成果,是服务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济宁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可说,自济宁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以来,打通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全过程,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 56 余次,服务企业1962余家,成功申报专利 956 项,为济宁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院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了完善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制度体系,搭建了国家、省、市、校四级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构成的应用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教育厅科技类课题研究及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社会培训、精准扶贫与对口支援西部职业院校方面成效明显,为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服务济宁发展过程中搭建的各类平台,也成为了学生们的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精神已然在学生心里生根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仅2021年,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1项,多项赛事获奖数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实现了新的突破。该院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专利创新大赛,全国143所学校提报项目12030项,其获奖35项。与济宁市创业大学合作开展创业培训,培训1823人,合格率达98%。指导学生创业,成立公司12家。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优化专业布局 深化产教融合

在《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济宁市以发展新兴产业来培育壮大新动能,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养健康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重点突破,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根据《规划》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对现有专业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据了解,该学院现有软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等21个专业与之对应,可直接与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也就是说,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该院有“家底”,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撑,现阶段要做的是为培养更多与之相适应的“专才”作为突破口。上新专业,对不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发展或与学院总体发展不匹配的专业进行方向调整或撤销。

该院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新增了大数据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10个专业,打造了新能源光伏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12大专业群,形成了契合产业需求的“特、强、优”的“2+4+N”高水平专业群布局,将新能源光伏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2个引领专业群培育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电商物流、高端精细化工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医养健康、精品旅游等N个支撑专业群。其中,新能源光伏技术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已成功入选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许可教授带领的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群与济宁市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匹配度指数达到100%,基本实现了专业设置、教育教学与产业脉搏的“同频共振”。

专业调整与专业升级、数字化改造同步进行,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院与虚拟仿真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新能源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服务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21年8月,其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成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成员单位。与西门子、ABB等德国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生命周期中德智能制造实训基地,2021年10月,“中德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中央预算内投资推进工程。新能源光伏技术等3个实习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

“新旧动能转换对于我们高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培养的人才能够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挑战是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浪潮中,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许可说,面对机遇,主动出击,搭乘新旧动能转换的“顺风车”;面对挑战,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新旧动能提供更多的人才、技能支持。 如何进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济宁经济发展?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不做表面文章,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打造人才培养“专属模式”,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该院与华为、中兴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优质的教育、产业、技术、师资等资源,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业人才直通车,为接下来济宁市建设济宁软件园、运河软件产业园等储备人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撑,是学院发展的宝贵财富,该院教师的基础水平、发展保障能力、专业建设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得到了认可,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百强院校。近年来,该院推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2%。积极赋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组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2021年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9项,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团队荣获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专业的优化与升级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一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做到了,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屡传佳绩。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该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珠宝玉石鉴定赛项中一举夺魁,承办了2021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智能财税赛项,并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并获得发明制作类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专利创新类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引进来”提升智能 “走出去”大海弄潮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世界舞台上早已不是默默无闻,而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在“走出去”培养高技能本土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2021年12月21日,轰动职教界的一次盛会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召开——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推进会,一次会议折射出“理工力量”,在山东省教育厅和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的指导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携手47所职业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中央企业、地方特大型企业“组团出海”,在蒙古国、缅甸联邦共和国、老挝等9个国家建立15个校区。中国系列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将服务3万余名企业海外本土员工,覆盖80多万厂矿社区居民。

除此之外,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牵头制定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承担了珠宝加工等9个专业18本《工业汉语》教材编写工作,《工业汉语——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被立项为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教学资源建设项目。

近年来,该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引领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弄潮儿”,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赋能中国企业海外高质量发展贡献“理工智慧”。

教育资源“引进来,走出去”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迈向新台阶。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学院,于2021年5月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并成功获得教育部备案。该联合学院的成立在职教界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高等教育改革作出探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学院引进德国先进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理念,开设的专业涵盖智能控制、先进制造、智能分析与智能装备技术,培养的是全面智能制造国际化一流应用型人才,将密切结合济宁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是国内率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之一,深耕国际合作办学十年,不断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并取得了突出成绩。学院先后与德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东盟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70所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现已举办中德、中澳、中英、中韩、中新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澳大利亚分校,泰国分校。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曼谷职教中心、俄罗斯彼尔姆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共同建设海外“孔子六艺学堂”和“鲁班工坊”5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出去”。学院是教育部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单位,先后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荣获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2019年以来,学院先后被遴选确定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发起单位”。2021年初,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底,该学院荣获教育部全球首批两所“中文工坊”之一。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对标接轨合作研发——中德诺浩汽车学院“123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院创新中外人文交流模式,连续6年举办的国际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纳入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打造出独具职教特色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

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做“时代君子” 育“大国工匠”

“学院党委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培养具有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大国工匠。”许可说,学院发展动力就源于夯实党建基础,把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领域,贯穿于“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全过程。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思政课定位于立德树人的“核心课”,抓牢青年阶段这个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培养与时俱进的“当代君子”。推动思政课项目化和信息化改革,实施“五分钟思政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思政元素,有效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让思政内容充分融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学院《玉石鉴定》《光伏组件加工技术》2门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等8门课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以党报党刊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思想自觉引领学生行动自觉,高擎新时代的思想火炬,成立“党报育人实践基地”,在全院范围开展“党报育人”实践活动,点燃每一个师生心中的“中国梦”。

学院提出培养具有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大国工匠,这一理念在全国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中是首创,据此进行的十年育人实践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掌握专业文化,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学院顶层设计中,突出“君子人格”育人目标的重要地位,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各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学院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工匠文化“四梁八柱”育人体系,让“工匠精神”、工匠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学子成长广获认可。该院学子陈行行荣获中国“大国工匠2018年人物”;方海伟被提名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每年学院优秀学子被邀请赴德国研学进修;学生在近5年参加的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90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41项。该院文化育人成果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荣获了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文化育人经验走出了校门,备受赞誉。先后在全国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全球教育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国家级规模的研讨会上广获好评;作为“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向全国高职院校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学院受邀在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上作题为《构建工匠文化“四梁八柱”育人体系》的主旨发言,并荣获“工匠文化体系建设金奖”。2019年11月,学院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遴选确定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

海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将继续坚持立足济宁、融入济宁、服务济宁,以“站位高”“创新强”“融合实”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建成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争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建成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22-02-18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服务济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桃李无心成故事 桑麻有地接新阳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3067.html 1 敢举争先大旗 勇筑创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