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0日
第04版:

善用“五点法” 助力乡村振兴

■张明凡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考察期间特别强调,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安排,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真正的短板弱项在农村,而组织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最为持久的动力支撑,这就给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立足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岗位和乡村实际,善用“五点法”,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善于掌握“要点”

全方位提高理论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努力提升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的理论水平。对基层党员干部来说,理论水平就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敲门砖”,就是工作要点,只有真懂、真会,才能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才能为解决农村问题建言献策。一是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这是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学透、学精、学细,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学习掌握“三农”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群众提出的要求是否合法、合理,基层党员干部的判断和结论是否站得住脚,都得看法律法规上能否立得住、政策上是否允许。掌握基本法律法规、吃透政策精神,做群众工作才能有理有据、信手拈来。三是掌握做群众工作的基本要领。与农民打交道,要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入脑入心。

善于分析“特点”

研究透农村工作规律

农村工作具有季节性强、见效慢、制约因素多的特点。一是农村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大自然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了农村工作的季节性特点。比如,冬季时期温暖过冬将成为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冬季又是农闲季节,更是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宣传党中央、省委关于农村农业重要政策的大好时机。另外,秋冬季节更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做农村工作,就得遵循农村农民基本生活和劳动规律,顺势而为。二是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制约因素多。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针线线连着的是村民们的切身利益。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还不够稳固,产业特色不明显,科教文卫滞后,农耕文化失根,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居环境差等,制约和影响着基层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又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农村工作特点,顺应农村工作规律,确保工作实效。

善于抓住“重点”

聚焦中心任务解难题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挑战更加艰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面面俱到。开展农村工作要聚焦中心任务,善于抓重点。优先“强组织”。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境界不高、带富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干部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维,缺乏主动谋发展的动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这样的村庄,党建工作就是重中之重。针对类似问题和原因,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顿措施。要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推动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强调“练内功”。村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文件、学政策,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充分激发党员活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和身份认同,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站位,真正为乡村振兴付出汗水和牺牲。鼓励“走出去”。一些村庄村集体收入还不高,村民收入低,让老百姓富起来,就是这些村庄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基层党员干部要多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好村强村观摩学习、开拓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总结提炼为我所用。

善于攻克“难点”

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摸清村情民意是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前提。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群众的期盼出发,经常性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回应诉求、推动化解,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通过入户走访、摸底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尽快掌握村情民意,全面调研掌握所在村人口、土地、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等基本情况,对路、水、电、就医、上学、取暖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记录群众反映的堵点难点、提出的意见建议、表达的诉求期望,真正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

善于突出“亮点”

因地制宜谋长远发展

乡村“亮点”才是谋求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村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与乡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打造工作亮点。要善于找出目前工作中的短板,总结提炼适合自身村情特色的做法,打造工作亮点。要把现有的资源利用起来,全力培树典型,把工作做出特色、做大规模、做成品牌。并及时思考总结,形成可推广的理论、可复制的模式、可借鉴的经验,加强亮点工作宣传。要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找准产业发展新路径,把“特点”做成“卖点”,形成“亮点”。如有旅游资源的村,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乡村景观、民俗遗迹、人文场景等载体,突出发展乡村旅游;有区位优势的村,可以建设沿街商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增加物业租赁收入;有特色农产品的村,可通过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富余劳动力的村,可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2022-02-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2470.html 1 善用“五点法” 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