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公布了2021年度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名单,共产生特别奖2项、精品奖10项、优秀组织奖5项,其中,济宁革命军事展荣获精品奖。
济宁革命军事展,由济宁军分区和济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主展区位于济宁市文化中心博物馆4楼济宁革命军事馆内,另有部分展品在博物馆外广场展出。据介绍,济宁革命军事展于去年6月开展,总陈列面积近三千平方米。4楼主展厅陈列面积450多平方米,收藏、展出军事文物和藏品87件(套)。
济宁革命军事展突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主题,深入挖掘济宁革命军事斗争史实,充分展示济宁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彰显了济宁特色。以传统手段为主,辅之以现代技术,优化布局结构,丰富布展形式,增强了时代感。
展览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除了歼-6战斗机、59式坦克等战斗装备,还有日伪政府“良民证”、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编印的《火线报》等珍贵文物。
1月18日,在济宁革命军事馆外,《文化周末》记者看到了导览图中介绍了序厅、主展厅、“八一”沉浸式影像空间、尾厅、济宁红色教育资源网格图等10个部分。
主展厅包括六部分,分别是革命星火燃济宁、浴血奋战抗日寇、决战决胜迎曙光、整军备战固国防、军事变革谋发展、改革强军正当时,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济宁革命军事史。
进入展厅,序厅正中是独具特色的造型雕塑,三位战士高举旗帜和枪支,迎接胜利的曙光。济宁市博物馆讲解员谷晓玥向记者介绍,这座雕塑展示的是革命战士们抗战胜利后,挥旗呐喊的喜悦之情,展现出济宁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英勇精神。
通过前言可以读到,济宁不仅是著名的孔孟之乡,同样是湖西革命老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传统。该馆以济宁革命军事斗争历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经典战例和重要军事活动为重点,借助现代展陈手段,忠实记录了济宁地区可歌可泣、大气磅礴的军事史实,生动再现济宁军民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展览的第一部分“革命星火燃济宁”,讲述了济宁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红二师”的诞生。
1926年夏,中共曲阜二师支部成立。曲阜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我党优秀的领导干部。济宁地区党组织建立后,各地学生、工人、农民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革命运动。布展做了特别的描绘,以白墙黑瓦和油画,再现了曲阜师范学校开展学生运动的场景。
展览的第二部分“浴血奋战抗日寇”,讲述了济宁地区各级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和上级指示,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投身救亡图存的人民战争。
1938年1月初,日军飞机对兖州实施轰炸。5月16日,日军占领鱼台县城。至此,济宁地区全境沦陷。通过展示,可以看到日军占领兖州、邹县、鱼台时的场景。日军占领济宁地区后,制造了许多血腥惨案。据统计,日军一次杀害济宁居民50人以上19起,百人以上12起,千人以上2起,制造了“济宁城惨案”“武翟山惨案”“金乡惨案”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陈列展示的日军罪证实物,如良民证、日伪劳工证、防毒面具、士官军刀等,都是日军对济宁人民实施暴行的直接证明。此外,还有日军宣传中日亲善、美化侵略战争的宣传画。采访中,很多来观展的市民表示,这些内容平常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能看到实物,更激起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也倍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穿插在其中的可触摸显示屏上,展示了济宁革命书籍等内容,如《钱杰东传略》《中国共产党济宁画史》等,点开封面即可阅读,配合展厅展品,让内容更加生动。
面对日军的大举进犯,济宁地区党组织响应中共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根据毛泽东“派兵去山东”的指示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分批次挺进山东。
微山湖处于津浦、陇海铁路交汇的枢纽地带,抗日战争时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和铁道游击队相互配合,开辟和保卫湖上秘密交通线,先后护送刘少奇、陈毅、萧华等党政军领导干部往返过境,传送数以千计的情报,运送重要物资。
展厅里的场景,复原了当年护送陈毅过微山湖时的场景,展出了陈毅诗词《过微山湖》。下方展柜中陈列着抗战时期的火药手枪、砍刀、手榴弹等武器,以及抗战胜利七周年、八周年、七十周年纪念章。
展览的第三部分,是“决战决胜迎曙光”。
1946年内战爆发,国民党军先后攻占金乡、鱼台、曲阜、泗水等城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济宁党政军民配合支援下,先后发起巨金鱼战役、鲁西南战役、兖州战役等牵动战略全局的重大战役战斗,对推动解放战争胜利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巨金鱼战役经过要图》展示了战役历时25天,攻克9座县城,毙伤俘敌1.6万人的艰苦历程。下方展柜中陈列着《金乡战斗负伤抚恤证书》《鱼台战斗负伤致残荣誉证书》《巨金鱼战役烈士家属通知书》。
羊山战役是鲁西南战役的最后一站,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战。展厅中,羊山集战斗沙盘形象地展现了敌我双方的进攻防守走势。上盘中红色部分是我军进攻路线,蓝色部分是敌军突防路线。1947年7月27日,我军第2纵队、第3纵队、第6纵队16旅对羊山集发起总攻,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及两个旅。由此,刘邓大军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
羊山集战斗《现役荣誉证》和《退役荣誉证》存根、华东“特等功”奖章、华东“人民英雄”奖章、华东野战军“一等功”英雄奖章,都是对这场战斗最好的注脚。
不远处,是当年《大众日报》对我军兖州前线扩大战果、收复济宁的报道和第二野战军颁发的《牺牲烈士家属慰问信》。
为青少年设计的时空隧道,可以让青少年从革命战争年代穿越到新中国。
展柜中有南下干部《光荣证》以及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南下工作人员家属证明书》,记录着济宁解放后,湖西地区首批580名干部奉命随军南下,参加新解放区建设的历史。
济宁重大战事数据镂空墙,展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有重要战役。以锈板为底,分为三个层次,立体字为重要战役,镂空字体为较小战役,歼敌人数用发光体突出显示。
展览的第四部分“整军备战固国防”,开篇能看到《开国大典》油画。济宁地区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纷纷举行集会,以各种形式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展柜中展示有开国大典纪念章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指示》。新生的济宁地方政权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进行了剿灭土匪、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运动。展柜中可以看到当时缴获的土匪武器,以及济宁市镇压反革命学习文件。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驻济宁的第9、第19兵团部队奉命入朝作战。展柜展示有《志愿军入党志愿书》《抗美援朝献血证》《朝鲜地图》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在王杰事迹展柜里,有王杰生前的相片和“向王杰学习”字样的物件。
展览的第五部分是“军事变革谋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济宁驻军围绕新时期部队建设总要求,加强正规化、信息化建设,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1985年,驻济宁的炮兵部队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照片中可以看到济宁人民欢送作战部队奔赴前线的场景。
济宁市把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为部队新建一批设施一流、功能配套的现代化营房。济宁先后涌现出好军嫂韩素云、爱国拥军的好妈妈马光兰等一批先进人物。
展览的第六部分是“改革强军正当时”。
驻济宁部队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以强军兴军和大抓实战化训练为指导,狠抓部队管理和战备训练。
到2020 年,济宁市已连续八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走在了全省前列。
济宁英烈录墙上,刻出的是沉甸甸的英烈名单,两面墙上共列出了8095名革命烈士的姓名。
“强国梦,强军梦”分类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部队军事装备。
展厅最具特色的区域,是由“八一”造型组成的沉浸式影像空间。上方蓝色寓意天空,歼-20飞机在翱翔,下方是航母编组。大屏幕上,是阅兵视频影像。
济宁革命军事展以济宁革命历史斗争为主线,忠实记录了济宁大地上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军事史实,生动再现了济宁军民的精神风貌,激励人民群众追寻革命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先辈开创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展览以经典战例、重大事件和重要军事活动为脉络,运用文字、图片、实物,借助现代展陈手段,采用立体图板、实物展品、沉浸式军事场景、军事推演沙盘、视频影片等多样化的展陈方式手段,让历史更加鲜活。展览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充分发挥了革命文物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