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第02版:

打造创新平台 集聚创新人才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协提案办理跟踪问效专题报道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市科技局把提案办理纳入整体工作布局,由牵头科室总负责,各有关科室、单位共同研究办理,认真吸纳政协委员意见建议,转化为工作思路举措,尤其在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方面,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平台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情况受到广大政协委员的普遍关注,共提出14件相关提案。市科技局加强与政协委员及发改、工信等部门的沟通协商,联合委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共商思路办法。近年来,制定出台《济宁市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扶持意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激励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同时开展科创载体平台提升行动,提请市政府下达科创载体年度招引建设计划,跟踪做好督导协调,引导我市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较大突破。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层面,拥有如意集团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兖矿集团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博特精工机械工业滚动功能部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裕隆生物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家“国字号”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层面,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居全省前6位,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居全省前3位,建成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2家,入选省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20家;高层次人才平台层面,拥有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3家、居全省前5位,建成院士工作站26家、新建续建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居全省第2位,打造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市科技局认真吸纳“促进科技成果在济宁市转化和产业化”提案建议,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对接机制,搭建“两图谱三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绘制发布“全市企业研发需求”“全国重点技术分布”两张图谱,依托综合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专利导航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信息渠道。已绘制高端装备、文化与科技融合、新材料、专用汽车、智能装备、高效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产业领域“创新图谱”,收集整理企业技术需求535项、产业共性技术需求259项、涉及国内外150余所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达到1131项。探索“全球揭榜”攻关机制,发布首批10项具备我市优势特色、技术含量高、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有较强推动作用的项目,目前已有9个项目成功对接高校院所并开始联合攻关,研发投入总量达到4.67亿元。

科技人才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针对委员提出的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提案建议,市科技局坚持精准施策,分类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探索“全球揭榜”引才机制,依托重大科技项目,按照寻榜、发榜、揭榜、奖榜的程序,以项目招引硬核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培育领军人才,以县市区为单位,明确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包保重点企业,在科技人才工程申报方面,提供从申报到答辩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实行“配额制”精准引进创新人才,创新2021年度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评审方式,优选列入“攀登计划”的“231”产业集群企业,给予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工程配额,助力企业精准引才。近年来,已认定三批49名济宁市创新领军集聚计划人才,拨付扶持经费1212万元,共29家企业入围首批人才“配额制”拟支持企业。先后推荐11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居全省前6位;1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居全省前5位;34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居全省前7位;7人入选省级海外工程师、居全省前3位。

2022-01-27 政协提案办理跟踪问效专题报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1768.html 1 打造创新平台 集聚创新人才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