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第01版:

“莲藕村”的小康路

走基层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王玉鸿

锅中热汤藕,寒潭泥中求。每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以脆嫩甜著称的白莲藕不再“猫冬”,变得供不应求。近日,记者来到邹城市太平镇皇甫新村,体验采藕工人冒着严寒水中挖藕的辛苦,感受白莲藕大获丰收的喜悦。

寒风料峭,冬意浓浓。皇甫新村藕池边,却是一派丰收繁忙景象。一根根粗壮的莲藕被穿着防水服、戴着橡胶手套的村民们从塘泥里“拽”出来,再被一艘艘满载莲藕的“小船”拉到岸边。“从这里面挖出两米长的藕,头一回见这么长的,真带劲!”

“俺们村的白莲藕,那是有名的又脆又甜。”正在挖藕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这次又喜获丰收啦,今天正式开始挖掘,大家看看我的藕,这一支藕得有十几斤重,比人还高。”

挖出来的鲜藕经过称重、装车后,立即打包装箱,运送到周边商超、农贸市场。王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村的藕塘产量非常高,每亩七八千斤,现在莲藕的市场价格在三四块钱左右,一亩地就能产出两万多块钱。今年村集体种了110亩莲藕,能让村里收益200余万元。”

“我们村是以合作社的形式,有老百姓的股份,今年的藕大丰收了,家家都受益,人人能分红,肯定能过个好年了。”村民邓继华笑着说。

现如今,莲藕已成为皇甫新村的支柱产业。然而谁能想到,就在4年前,这个村还是集体经济零收入、村容村貌脏乱差、没有可持续性的落后村。几经考察,王建决定依托当地水源充足、水质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土壤,发展浅水藕种植产业。当年,村集体经济就突破了10万元。

“莲藕到夏天开花的时候,非常漂亮,就引来周围不少的游客上我们这来观光、旅游。因为有很多游客来观光旅游,我们顺带又发展了垂钓园、采摘园及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这样更有效地带动村集体发展,带动村集体收入。”王建介绍。

“美丽产业”还催生出“美丽村庄”。当地投资1000余万元,对村内进行“美化、亮化、净化、绿化”,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升。

“挖了一上午藕,还真有点饿了,我领着你们看看咱幸福食堂吃的什么饭。”王建拉着记者来到村内幸福食堂。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不用花钱就能在幸福食堂吃两顿饭,一荤一素,享受到可口的饭菜。老姊妹、老邻居聚在一起,说说笑笑间,幸福的味道也在这里蔓延……

“我在城里过了十多年了,现在一看俺村里变化这么大,到处都很干净整洁,居住环境这么好,和城里没什么差别。我跟家人说咱回家吧,还是想过乡村的味道。”村民王兴菊说。

2022-01-27 走基层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1764.html 1 “莲藕村”的小康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