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第08版:

唐口街道

乡村走笔看新颜

■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近日,顶着凛凛寒冬去任城区唐口街道采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唐口街道地处运河西岸,地带涝洼,属典型稻产区,15公里的路程沿高架往南约20分钟就到了。

“湖畔边的村子,河崖旁的人家,不都是狭窄的乡村小路吗?农村人居环境能改变到多好?”笔者心里一直这样想。

“前面就是刘庄村。”街道工作人员一路介绍情况,说话间已经进了村。一抬眼,笔者的眼睛和手中的相机就忙得不够用了。只见房前屋后清一色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两侧绿化带是宽敞的花池。哪有往昔泥泞的影子?分明就是座公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这几年路硬化了,可路两边黄土裸露的地方荒草疯长,容易藏垃圾。去年以来,村里通过信用+积分机制,组织村民和志愿者对小巷路两侧下水道进行疏通,清理了路旁荒草。你看,现在哪儿有垃圾?俺村美不美?”村干部高兴地说。

在孟楼村,这是一个只有163户人家的小村庄。统一粉刷一新的房子依路而建,一下车就看见穿着橘红色马甲的清洁工正在忙活着。

进村转了又转,看了又看,看不到一处堆放的垃圾。无论宽街道还是窄巷子,路面整洁,路灯林立,统一刷成奶白色的墙面上是温馨的标语,提醒人们爱护家园。

清除了垃圾、排掉了污水,种上了绿化树,只不过是还了历史的欠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干部群众齐参与才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治本之策。这就是唐口街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提出的思路。

2022-01-26 唐口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1759.html 1 乡村走笔看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