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屯镇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文谦)“捏面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广大地区的春节习俗之一。为传承和弘扬“捏面人”传统文化,近日,喻屯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非遗带您过大年 年俗里的“捏面人”志愿服务活动,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带领青少年一起“捏面人”。
传统的面人以大米粉、糯米粉为原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既可以观赏也可以吃。不过在生活水平提高的现代,就很少再有人把面人拿来吃了。因此,此次“捏面人”志愿服务活动便以橡皮泥作原料,简化了面人的原料处理,也更注重面人的观赏性。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分发了手工小刀、剪刀等工具,带领孩子们学习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在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下,手中的橡皮泥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使群众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金城街道胜利社区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孙慕妍)“过新年 送福字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家庭传统文化,是象征吉祥如意、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金城街道胜利社区开展“迎新春 送福字”主题活动。
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将一幅幅包含着吉祥祝福的福袋送到居民手中,并提前送上新春的祝福。居民们看着祝福满满的春联、喜庆的“福”字,一个个喜笑颜开。吉祥如意的春联不仅为广大居民群众送去一份温暖的新春祝福,也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更是社区与居民的一次心贴心的交流,让大家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阜桥街道蒋林社区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乔光宇 孙淑慧)天地风寒起,人间情正浓。为了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近日,阜桥街道蒋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万福送万家”活动,邀请书法爱好者现场为居民写“福”字,送祝福。
活动现场,书法家们古墨轻磨、挥毫泼墨,不同书体的“福”字、“春”字、“虎虎生威”、“年年有余”一气呵成,既代表着书法家们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送上温暖而美好的新春祝福,更表达着人们最真诚而朴素的新年祈愿,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群众收到这份饱含爱心的新春祝福,尽管天气寒冷,书法家们一刻也不停歇,他们热情高涨,奋笔疾书,一张张红火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烘托起迎新春最浓厚的氛围。
活动热闹非凡,“叔叔专门为我写了‘福’字,很开心,希望新的一年我能够天天向上!”正在上三年级的刘博小朋友说。送“福”活动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阜桥街道蒋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持续开展新春送祝福活动,将祝福与温暖送到居民、企业身边,营造平安、和谐社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暖暖的幸福感。
征兵宣传精准化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刘平安 江浩)为切实做好2022年度征兵工作,南苑街道对辖区适龄青年进行点对点动员发动,使辖区适龄青年充分了解征兵工作相关政策,努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街道除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政策资料等传统形式进行宣传,还采取了“微信公众号政策推送、电话微信一对一宣讲、入户走访面对面宣传”的方式扩大宣传阵地。在入户走访宣传中,主要对放假返乡的大学生及应届高中毕业生家庭,宣传今年征兵的应征条件、应征程序、重点宣传了国家对大学生入伍的优抚补助政策,并动员适龄青年的家长要积极支持子女参军报国。同时,还向广大适龄大学生及家长分发宣传材料,对他们关心的问题给予了耐心详细解答。
通过入户动员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南苑街道做好今年征兵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