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第03版:

小学多学科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

来稿摘登

■朱琳叶

在当下教育由“能力本位”向“素养本位”跨越的大背景下,将音乐与美术、语文、历史、数学和综合实践等学科实现有效整合,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期待美好生活,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激扬爱国热情,涵养综合素质。

“乐”中有“画”,在美的感受中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首优美的乐(歌)曲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音乐与美术原本就是一家,可谓“乐中有画”。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倡将音乐、美术整合为艺术课程,在这一背景下,整合音乐与美术课堂学习成为了教师着力思考的育人路径。例如,在教学黄自作品《西风的话》一曲中,其中有一句歌词“花少不愁没颜色,我把树叶都染红”。笔者设计了“画歌”活动,请孩子们用画笔表现自己对这一歌曲意境和寓意的理解。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孩子们用五彩画笔描绘着美丽的人生愿望, 教师则从旁引导,不仅带给孩子们美的艺术感受,丰富了孩子们的审美感知,更让孩子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乐”中有“诗”,于“吟唱”中丰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一首优美的乐(歌)曲往往就是一首优雅的诗歌。在经典诵读渐成热潮的今天,不少中华古诗词已经走进音乐教材,赋予音乐深厚的人文底蕴。例如,在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学堂歌曲”《读唐诗》,歌词中巧妙融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唐诗。在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一边吟唱一边寻找歌词里的“诗情画意”。短短的一首小曲,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再次与经典相逢,他们轻吟浅唱,不仅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更领略到了音乐与语文的美好关联——“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乐”中有“数”,在“音数游戏” 中孕育数学意识的种子。音乐与数学看似“绝缘”,风马牛不相及, 其实,一首优美的乐(歌)曲也可以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从某种角度说,音乐就是数学游戏。在教学歌曲《铁匠》时,笔者引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散步时,听到一间铁匠铺比其他铁匠铺发出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于是,他走进铺子测量了铁锤和铁块的大小, 由此发现了一个规律,即音的和谐与发声体体积有关。之后,他又发现琴弦比例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音程等。故事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歌曲《铁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乐”中有“景”,在“民风旅行” 中涵养综合素质。音乐教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但是, 它与综合实践学科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当音乐走进综合实践领域,一首优美的乐(歌)曲就会成为孩子们一次难忘的精神旅行和心灵实践。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民歌单元歌曲《茉莉花》一课时,教材安排了江苏版、河北版和东北版的《茉莉花》。上课前,笔者请学生搜索这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文资料,上课时进行分享。之后,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一边学习歌曲,一边让孩子们分别在地图上找到相应区域。由此,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理解各地的民歌特点,感受到不同版本《茉莉花》的艺术特色。

每一个学科教师所进行的也许只是教学中的一些“小”事情,却指向学生道德成长的“大”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学科交融互渗、跨界融合的整体思维,尝试整合各个学科资源,不断形成德育的整体合力。

(作者单位:金乡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022-01-26 来稿摘登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1727.html 1 小学多学科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