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1日
第04版:

突破核心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本报记者 张体儒

本报通讯员 冯鲁红

近日,人民网“任仲平”政论短视频刊发《改变中国的力量》之改革常新篇,对我市在针状焦领域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制定针状焦行业标准的做法进行报道。

据了解,山东益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油基、煤基针状焦的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省科技厅资助资金4000万元,刷新我市承担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单项资助金额最高记录,生产的高品质针状焦填补了国内高端针状焦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针状焦,一种知名度不高的炭素材料,却能撬动整个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油系针状焦,是从石油提炼后的渣油中加工而成的,却是电炉炼钢用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不可替代的主要材料。然而,长期以来,这种优质炭素材料的生产技术,却一直掌控在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手里。价格由他们来决定,就在他们说多少价格就多少价格的情况下,国内也买不到优质的针状焦。

做成针状焦,必须经过三道工艺:预处理、焦化、煅烧。上世纪80年代,我国炭素行业开始自主研发,然而,一直无法实现针状焦三个生产环节的贯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取缔地条钢,提倡电炉炼钢,这就更加迫切需要攻克针状焦批量生产的技术难题。

彭莉,鞍山热能研究院退休工程师,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究针状焦生产工艺。这是一个有着极大科研热忱的女专家,越是难题就越能激发她的兴奋点,她曾以“连续沉降”的办法解决了煤系针状焦预处理环节的堵塞问题。2016年,加盟山东益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后,她又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试错,终于贯通油系针状焦生产全流程,生产出品质堪与进口焦相媲美的产品。据彭莉介绍,“2018年,我们公司生产针状焦5万多吨,相当于2015年日本和美国进口总和,我们的产品现在不光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还出口到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在这家公司的主导下,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针状焦行业标准。可以说,在这个领域,我们打了个翻身仗。

把产业发展推向更高层级,离不开革故鼎新的紧迫感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坚定决心。市科技局着力打造若干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载体,支持建设一批项目技术水平高、产学研合作效果好、成果转化效益明显、产业承载能力强的科技类产业化中试基地,科学谋划举办产学研对接、政银企对接、校企合作等活动,解决示范载体的技术、人才、资金需求。

2022-01-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1250.html 1 突破核心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