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2日
第03版:

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依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时期,奋进新征程,必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充分利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办法和手段破难题、促发展,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创新是解决矛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0多年来,从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群众的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开拓,无不带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天的中国,依然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动力和内生活力。

“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伴随阵痛、布满艰辛。然而,只有改革才有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市场主体清障搭台,才能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从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中走出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绿色发展,才能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深化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改革,不搞“大水漫灌”、实行精准扶贫,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我们评价一项工作完成得怎么样,不是看干了多长时间,关键看怎么创新思路突破产业、突破项目、突破发展制约。当前,济宁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大抓产业是我们的重点任务目标。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坚定不移把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头等大事,认真研究改革创新办法,真正在产业发展赛道上弯道超车、抢占先机。要创新突破制造强市,把“231”产业集群作为核心抓手,在“企业攀登、技改、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上创新思路。要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针对不同产业链特点和实际,实行“一链一策”。要创新突破产业项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深化产业链招商,进一步调动企业的招商积极性,创新突破科技平台,创新突破园区发展,创新突破乡村振兴,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大抓产业的强大合力,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得好,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以改革创新办法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要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行政审批、发改、大数据等部门在制度、流程、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对各类手续办理流程再改造、环节再归并、时限再压缩,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要创新政策供给,敢于给政策、舍得给政策、善于给政策。要创新涉企服务,真正实现“院内的事企业办、院外的事政府办”。

改革创新,非一日之功。改革创新必然是破立结合、革故鼎新的过程。改革是人民的事业,要把鼓励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忧患意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劲头,奋力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

2022-01-1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90080.html 1 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