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倩 乔萌)1月3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在副院长、学科带头人乔森及马长林主任团队的努力下,运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顺利完成一台机器人保脾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自此,该院以“精准微创”为标杆的肝胆外科迈入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患者是一名年仅40岁的女性胰腺患者,“大奇”为她进行的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在患者腹部打了5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达芬奇机器人的机器手臂通过小孔插入腹腔。操作台上,医生目视裸眼3D显示屏,双手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指令。3米外的手术台上,机械臂上的4只仿真手与医生发出的操作指令同步精准灵巧地深入到人体内部,实施各类手术操作。
胰腺位于腹膜后,一旦患肿瘤易侵犯周围的多个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手术切除病灶后需要多个管道的重建,部分还需要大血管切除吻合或人工血管置换。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大奇”视野可以放大10倍以上,4支机械手臂540°旋转自如,不仅精准地为患者进行病灶切除,止血、缝合与重建,而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大奇”的加入, 给医院和医生带来一个好帮手,在高难度外科微创手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对患者来说,手术更加微创,创伤和并发症就更少,术后的胰腺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病人恢复,也能够节约住院时间,降低费用。
“随着机器人在医院更加成熟的应用,我们肝胆外科也会在学科带头人乔森副院长的带领下,把这项技术更好的应用在肝脏、胰腺、胆管等领域,使手术更安全、病人恢复更好,惠及更多老百姓。”马长林说。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乔森表示,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极大推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并在高难度外科微创手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造福区域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