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徐斐)市人社局紧紧围绕企业和群众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服务质效,人社领域营商环境实现新的提升。在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中,人社部门承担的“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居全省第3位。
开展“政策敲门”专项行动,在服务企业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精准落实惠企政策,他们创新开展“政策敲门”专项行动,推行“无申请办理”模式,对援企稳岗返还等12项人社政策,无需申请、直接兑现。2020年为3.13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33.2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82亿元。同时,在全省首家实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专项行动”,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3类群体,精准施策促就业。“人才夜市”等3个项目入选山东就业“地方创新事件”。2021年以来,市、县联动面向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问需求的“两送一问”走访调研,实现“规上”工业企业、“231产业集群”企业、“攀登工程”和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全覆盖,解决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8430余人。
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在简政放权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提升人社服务质效,他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推出“一次办好”事项122项、“秒批秒办”事项38项。2021年,启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专班推进流程再造、服务提质等6个专项行动,对152项人社业务累计压减办理时限645个工作日、压缩业务流程125个、精简材料113项;改版升级“网上服务大厅”,开发上线“人社服务电子地图”,为群众办事提供线上线下导航服务;“企业用工一件事”在“爱山东济时通”APP上线运行,实现就业、参保登记和劳动关系备案“一次登录、一步办结”。2021年8月23日,全省首台“移动式社保卡即时制卡机”在我市上线运行,实现社保卡服务“就近办”。
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在构建和谐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和谐发展环境,以“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推出劳动关系基层治理“微循环”模式,在全省首家设立“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首家开展“农民工工资无欠薪县(市、区)”创建,首家组建“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宣讲团”,推行“首问劝解”“联合调解”“共商调解”,有力促进了劳动关系领域和谐稳定,让企业安心专注发展。2021年6月,人社部在济宁举办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改革试点”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