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主要的是,有革命意志的人,不可能丧失控制自己的能力;而且,愈是敌人提出危险的问题,你心里会愈加警惕”,这是成岗对狱中难友刘思扬说的一番话。我再次翻开《红岩》,读到这句话,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中学时候读这本书的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那天,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后边的一位男同学,突然把拳头猛击在课桌上,厉声说道:“太无耻了!”这愤怒的一击,吓了我一跳。原来他在读《红岩》,是什么让这位同学义愤填膺?出于好奇,我来到这位同学跟前,和他一起阅读——
敌人见酷刑不能撬开成岗的嘴巴,就假装给成岗看病,趁机给成岗注射五毫升的“诚实注射剂”。成岗是特支书记,曾负责重庆《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由于叛徒甫志高出卖,1948年4月在工作期间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不是关押在渣滓洞,就是关押在白公馆,英勇就义之前,特务没有让他消停过。敌人企图从成岗嘴里得到我重庆地下党员的重要情报,尤其是《挺进报》的负责人。
“诚实注射剂”注射进成岗的身体了,他隐隐约约意识到敌人的险恶用心,用小说里的文字来说,就是“他意识到某种严重的危险正在袭来,敌人注射的不是盘尼西林,而是另外的东西”。作者告诉我们,这种另外的东西,也就是“诚实注射剂”。被这种药物作用了的头脑,对事物的反应十分迅速。这种药物同时对脑神经具有麻痹和兴奋的作用,这种麻痹和兴奋的畸形结合,造成极度敏捷的反应、幻觉与冲动,使人只要稍微丧失警觉,在不能控制自己的瞬间,就会有问必答,张口就说,吐露内心的一切秘密。
“成岗愤怒了,他要爆发,要大声痛斥特务的卑鄙”。读到这里,我和那位同学跟成岗一样愤怒,爆发,也要痛斥特务的卑鄙。可很快我们又替成岗担心起来,他会因为特务的阴谋落入陷阱吗?极大的好奇激发我们继续往下阅读。
“诚实注射剂”是当时美国发明的“最新成就”,可是成岗感觉危险了,“顽强地和脑子里冰凉的感觉战斗,不肯陷入敌人需要的下意识中”。敌人问他了,“他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思路”,不是答非所问,就是根本不去回答。成岗凭顽强的革命意志,始终没让特务得到他们认为有用的情报。
读到这里,我和那位同学像成岗一样,异口同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种最卑鄙无耻的‘人道主义’!”
《红岩》是一部经典红色长篇小说,塑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而且大多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比如成岗原型陈然烈士,刘思扬原型刘国志烈士,许云峰许晓轩烈士,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等等。因而真实可信,感染力强。
这些英雄人物与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无数革命先烈一样,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身上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凝聚着革命的牺牲奉献精神;他们对劳动人民无比热爱,对阶级敌人刻骨仇恨;他们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建设美好家园,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宝贵精神财富。
那时,我和同学一边阅读《红岩》,一边抄录书中那些共产党员在狱中创作的诗歌,同学们也纷纷加入到阅读《红岩》的队伍里来。我们出《红岩》黑板报,写《红岩》读后感,唱《红岩》主题电影插曲,比如影片《江姐》中的《红梅赞》等。我们对《红岩》的传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校园里掀起了学习红岩精神的热潮。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无论在渣滓洞,还是在白公馆,有的革命者被囚禁在监狱里十几年,有的青年学生无辜入狱很多年,有的因父母被捕而坐牢,比如小萝卜头;有的一生下来就成了囚犯,比如“监狱之花”,等等。可他们宁死不屈,传进监狱的《挺进报》和地下党的纸条,给了他们斗争到底的勇气;照进监狱里的缕缕阳光,唤起着他们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阅读《红岩》这部红色经典小说的时候,当我再次诵读狱中先烈生前创作的诗歌的时候,心里再次涌起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更加憧憬美好的未来。
《红岩》 罗广斌 杨益言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苗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