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把廉和耻密切关联,认为这是“立人之根基”“士君子之大节”,又是国家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由此看来,不论是做人,还是为官,廉耻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廉,段玉裁注“堂边有隅有棱曰廉”,像堂屋的边角一样有棱有角,引申为正直端方。王逸注“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就是清正廉洁、不随意索取财物之意。
耻,《说文》上说:“辱也,从耳从心”。耳闻过而心愧,耻就是因言行过失而引起的羞愧之心,凡人心愧,就会面红耳赤、汗如浆出,应验不爽。
其实,廉耻说的就是为官之德,一个官员要想正直清廉,必须知耻,“五刑不如一耻,万劝不如一悔”。耻是廉的基础和前提,知耻方能廉洁。
羞耻心与生俱来,人人都有。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类特有的宝贵的道德情感。当人做了坏事,良心就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心理。人常说“羞死人了,恨不得扒个窟窿钻进去”,就是这种无地自容心理的体现。
羞耻心是人类情绪的精华,能够阻止人们免于堕落,促使人类进步,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省、自警、自我救赎的力量。
孟子举例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一个饥饿濒死的过路人,食物当然重要,但如果有人大呼小叫,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施舍,路人是不会接受的。如果脚踩食物以羞辱他,要饭的也不会接受。
从施与者来说,他们只是显摆自己的富贵,缺少恻隐之心,缺少人饥己饥的感同身受,喝五吆六,丑态毕露,因而没有羞恶之心,成为无耻之徒。
从路人和乞丐来说,他们具有做人的尊严和羞恶之心,因而不接受伴随食物而来的羞辱,宁肯饿死,也不愿接受嗟来之食。
羞恶之心就是让人知耻、明耻,划出了做人的底线、红线,明确了为人处世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做了就内心有愧。做人必先修身,修身必先知耻;为官必先做人,做人必先知耻。知耻是做人为政的重要基础。
孟子把人分为两种,人与非人,非人即为禽兽。禽兽只有本能、欲望,不会知耻。知耻是区分人兽的标志,“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羞耻心,干坏事就会脸不红、气不喘,脸皮厚得跟城墙一样,无恶不作,成为衣冠禽兽。
孟子讲述了齐人乞墦的故事:一个齐国人出家门,“必餐酒肉而后反”,引起妻妾怀疑。跟踪发现,原来他是到坟场乞讨祭品。妻妾引以为耻,相拥而泣,可齐人并不知道自己被看穿,“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仍然喜滋滋的从外面回来,向妻妾炫耀 “和我一起喝酒吃肉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
这个寓言妙就妙在,人人都看到了他的无耻,都觉得他无耻,他却像穿着新装的皇帝一样,丝毫不觉得无耻。在寓言的结尾,孟子点明讽刺的对象是“求富贵利达者”,那些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顾炎武曾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为官尤其要知耻,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德,而且关系到社会风俗的走向。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要想民众知耻,为官者必先知耻,只有这样,才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风必偃”,为官者形象才能得以维护,民众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有了羞耻心这种情感,只是义的发端,并不是义的完成,还需要扩而充之。孟子教给我们扩充的方法,“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儒家常说“义者,宜也”,义就是干应该干的事,另一层含义就是不干不该干的事,这和孟子的观点高度契合。
“耻”可以理解为耳朵听到,心中知止。人在物欲面前常常不知适可而止,孟子像个慈母,谆谆告诫人们,要有羞耻感,不要做不该做的事。
孟子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哪怕是一分钱,如果不符合道义,自己绝不会拿来,也不会送出。孟子还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一个人有不肯做的事,然后才能有大的作为;又说“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不要去做不该做的事,不要希求不该得到的东西,做人的道理就是这样罢了。
孟子所谓“非义”处,蕴藏着多少诱惑、欲望、陷阱,一旦为之,就会“失其本心”,突破底线,寡廉鲜耻,走向不归路。孟子强调“无为”“不取”,就是让人守住底线,知止、知耻。他心肠极热,在极力劝勉人、点醒人。
知耻是人生第一等大事。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不耻则无所不为,不廉则无所不取。孟子还举出一个特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两可之间,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拿,拿了就对廉洁有所损害;可给可不给的情况下,还是不要给,给了就有损公肥私之嫌。
廉,就有不该拿的不拿,与“贪”相对。所以,做人要有规矩意识,克制贪欲,有所取舍。这正像东汉“四知太守”杨震,有人晚上送黄金给他,并且说“暮夜无知者”。他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不愿接受别人献上的黄金,正是“无取”,也正是廉。
惟有知耻,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劣之事,有尊严的生活、工作。耻是人的修养问题,而廉耻放在一起,就决不只是修养问题,廉耻则是“天下大事”,是最大的政治。
孟子说“人不可无耻”,耻感是人生第一要事。
让我们心存耻感,不苟取、不乱为,两袖清风、高风亮节,问心无愧、襟怀坦荡吧。
■粤梅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