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第08版:

狠抓“四个机制” 呵护文化安全

——我市深入开展无“小耳朵”创建工作

■记者 李允 通讯员 颜廷爱 宋凤勇

创建无“小耳朵”(小耳朵: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工作关系国家政治文化安全。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狠抓“四个机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打击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卫星电视节目特别是境外节目传播正常秩序,无“小耳朵”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济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坚持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强化领导、责任、考核三大保障体系。成立了创建无“小耳朵”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创建无“小耳朵”分析推进会,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长效工作格局。层层压实责任,制定下发了《2021年度全市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创建无“小耳朵”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具体标准、主要措施、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推动各县市区形成“定部门、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责任落实机制。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考核机制,确保创建无“小耳朵”活动有条不紊向前推进。

强化舆论宣传

形成舆论引导机制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创建无“小耳朵”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创建无“小耳朵”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公益广告、志愿服务宣传等形式,累计集中开展宣传活动27次,散发、张贴宣传材料3万余份,发送公益宣传信息800多万条,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显著提升。充分利用各市县区广播电视台刊播公益广告,深入开展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商铺等宣传活动,制作发放《创建无“小耳朵”宣传册》20万册,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文明自觉和责任担当,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共同抵制非法“小耳朵”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环节

夯实市场管控机制

坚持对市场实施全天候、全覆盖排查,重点排查电器商城、五金商铺、家电维修店铺、杂货店、电子设备等经营单位,坚决堵住非法流通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8374人次,车辆2573台次,查处取缔违规经销点7家,取缔非法市场收缴非法卫星设施13套,拆除非法安装使用卫星设施套262件,查处非法接收电视节目案件23起,查处非法从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案件5起,约谈问题单位12次,行政罚款6万余元。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回头看”,加大实地验收检查力度,对问题反弹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摘牌,确保检查验收全覆盖。

注重齐抓共管

构筑联合协作机制

加强部门协作,主动联合广电、综治、公安、工商、乡镇街道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次,集中拆除非法安装“小耳朵”活动18次,坚决打击非法违规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行为。发挥群众力量,以《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为抓手,在“精、细”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社区物业公司、网格“一长三员”巡查和社区志愿者义务监管举报制度作用,积极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有序推进创建无“小耳朵”活动开展。凝聚品牌效应,坚持对创建名单逐一实地检查验收考核,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绝不降低创建标准,推动完成无“小耳朵”社区(村)的创建数量50个,无“小耳朵”乡镇(街道)14个。强化科技为支撑,投资十万余元购置侦察无人机,小型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为创建无“小耳朵”活动提供保障支撑。

2021-12-23 ——我市深入开展无“小耳朵”创建工作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8125.html 1 狠抓“四个机制” 呵护文化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