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愿服务(也称科技志愿服务)是济宁科协的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提升各级科协组织力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科技惠民、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
近年以来,市科协高度重视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及上级科协工作安排,紧密结合科协实际,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弘扬志愿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理论宣讲、科技咨询、健康义诊等活动,努力打造“智惠行动”科普服务品牌。
全面加强科普志愿队伍建设
2016年,济宁市科协全面启动科普志愿队伍建设,组成以市级学会和基层科协组织为基础的科普服务队,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展览、科技咨询、健康义诊等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按照中国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和市委宣传部工作安排,整合科技社区资源,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队,下设青少年、农业、医学、教育等17支专业科普服务队,志愿者总人数达到260余人。在壮大完善市级科普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指导县市区科协成立本级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人员、科普场馆辅导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农业技术人才等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参加科技志愿服务。截止目前,全市网上平台科普志愿服务组织51个,实名注册科普志愿者、科普员达到2000余人,开展科普志愿者培训3场次,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要求,市科协主动以“嵌入式”开展工作,积极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2021年,统筹科协系统各类科技服务和项目资源,争取上级基层科普计划专项资金180余万元,新建社区科普馆8个,新增科普设施120余件(套)、科普宣传栏10幅。截止目前,全市社区科普馆累计达到62个,社区科普馆配合社区文明实践活动需要,每年开展科普展示、科普宣传等近千余场次,接待参观者数万名,深受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
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要求,市科协充分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活动和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类科普场馆、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融合共建创新推进科技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今年秋季,以“科普赋能”为主题,在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和服务站,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健康义诊、科普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配送优质科普资源进基层,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一年来,市科协在志愿服务平台发布科普志愿服务项目6个,完成点单服务9场次,累计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80余场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扎实推进科普服务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学会专家人才聚集优势,突出专业化、多领域、多学科融合组织的特色,举办“乡村振兴科普惠农”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开展电商、蔬菜、渔业、果树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生产、健康生活、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水平。组织开展“反邪教文艺汇演”,在泗水、嘉祥等县市区开展科普文艺演出、反邪教宣传22场次,引导和提醒群众提高防范意识。统筹利用全市8台科普大篷车,向学校师生宣传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科普知识,现场向师生发放《身边的科学》《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读本》《应急避险科普知识》等科普书籍。
市科协将按照国家和省科协工作部署,在市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唱响科学普及主旋律,奋力推动精神文明和科学普及一体整合发展,为济宁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