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
第03版:

深刻理解落实“三个不一般”

■岳才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这是对党校办学治校的准确定位和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近年来,济宁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三个不一般”的定位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治校水平,不断努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取得新进展。 

对标“不一般”的政治要求,突出政治领航。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历届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扎实开展星级党支部建设、模范机关创建、“我来讲党课”、微党课大赛、“红色旋律”交响乐音乐会、在济宁广播电台播送“党史上的今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彰显党校的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本色。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干部教育培训最突出的位置,持续强化阵地建设、课程研发、教学创新、师资选配,教育引导我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针对“不一般”的培训对象,突出主业主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近年来,聚焦主业主课,市委党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大力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党校教师密切联系实际,潜心研究新思想的话语转化,努力用“乡音”传“党音”。2018年3月,市委党校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举办了市党校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教师研修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单元集体备课会,聘请了省委党校专家教授指导、授课。目前,市委党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总课时的79.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时量占党的理论课的73.76%。近三年,共举办各类班次1794期,培训干部14.34万余人次,全市广大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践行“不一般”的办学标准,突出“品质提升”。通过组织开展教学公开课、精品课评选、优秀教学奖评选等活动,树立课程精品化和“用学术讲政治”的标杆,有力推动了全市党校系统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与历史使命》和《“微治理”带来大变化》课程,先后被评为省委组织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3个专题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11位教师在2016至2020年度的全省优秀教学奖评选中获奖,20余位教师入选济宁“圣地名师”师资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年来立项山东省社科联重大金融应用研究课题1项,全省党校系统课题35项;济宁市社科联社科规划课题27项,服务大局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化政德教育,打造了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先后承接中央和国家部委、31个省区市的培训班次1500余期,培训干部8.7万余人次,在全省、全国打造了济宁政德教育特色品牌。

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阶段,市委党校将进一步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为实现“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奋斗目标和济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2021-12-1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7425.html 1 深刻理解落实“三个不一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