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
第03版:

践行“两个结合” 提升政德修养

■乔明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顾百年党史,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政德建设,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挖掘政德建设的思想资源,逐步确立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建设思路,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供了重要遵循。

明大德,坚守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坚定信仰、对党忠诚,这是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也是政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列宁指出“忠诚是实行和保持最严格的纪律的基本条件”,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干部应当有“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理想。中国人历来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孔子首倡“士志于道”,他认为对待自己的理想,要有“人能弘道”的主体自知和“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主体自觉。由此可知,信仰坚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灵魂,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重要特质。在政德建设中,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志弘道的思想资源,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修养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锤炼坚强党性,涵养忠诚大德。

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更好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必须修养的公德,也是政德修养的核心要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后首次提出“社会公仆”思想,认为无产阶级官员应该是社会公仆,由人民普选并受社会监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民本理念一直被历代明君贤臣奉为治国圭臬。《尚书》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仲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只有民富心齐,国家才能安定强盛。由此可知,尊重民众、重视民众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品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政治管理的重要遵循。在政德建设中,要深入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民利民的思想资源,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性要求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无私服务群众,涵养为民公德。

严私德,做到克己奉公、筑牢纪律防线。牢记戒贪止欲、杜绝以权谋私,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是共产党人必须涵养的私德,也是政德修养的基本底线。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道德的本质是共产主义道德,是集体本位和利他主义的。”这意味着共产党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应具备无私为公和廉洁用权的思想自觉。中国传统文化同样认为为官需要修身正己,曾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荀子谈到“修心莫过于守礼”,以及“公生明,廉生威”等。由此可知,克己奉公、清廉守法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要求,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从政之道。在政德建设中,要深刻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自律、勤政廉洁等思想精髓,将其与党的作风建设等相结合,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廉洁修身齐家,涵养公正私德。

加强干部政德修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政德思想精华,不断探索政德修养的新思路、新方法,让提升干部政德修养成为践行“两个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光辉典范。

(作者系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21-12-1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7419.html 1 践行“两个结合” 提升政德修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