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8日
第04版:

让法治成为 最好的营商环境

满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质的营商环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承载要素流动,吸引项目落地,带动创新创业。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既是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开放水平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2020年1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将各地和各部门的相关改革举措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我国为优化营商环境颁行的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条例》实施也表明,不断完善的法治体系,已成为营商环境的最大保障。面对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意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坚决整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以法治帮助市场主体防范化解风险,以法治促进企业创新活力释放。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表彰暨争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推进会提出,我市要聚焦“法治城市”攻坚发力,把法治环境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中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来抓,切实用法治手段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加快诚信政府建设,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全过程记录制度,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工作素质,坚决杜绝乱执法、生硬执法、蛮横执法行为的发生。凡是政府制定的政策、签订的合同、作出的承诺,都要板上钉钉、句句兑现,不得随意改变约定,坚决杜绝政务失信,杜绝“开空头支票”“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要开展政务诚信监测预警,建立政务信用记录,建立诚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在行政审批、行业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采取限制、惩戒措施。要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好“不罚”“轻罚”清单机制,精准把握监管执法力度和温度,推进公开透明监管,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减少监管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健全完善企业问题反馈直通机制,用好“接诉即办”平台,更大力度解决企业诉求,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企业诚信度和全民诚信水平。

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法治环境上下功夫,也要在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上下大力气,充分发挥“店小二”式服务职能。要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任务,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服务优化的“乘法”,加快“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最多上一网”改革进程,大幅提升“不见面审批”办结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感受;营商环境存在什么问题,企业最有发言权。在新的起点上,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同向、合心合力合拍、尽心尽力尽责,我们定能创成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示范区,让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在孔孟之乡熠熠生辉!

2021-12-08 满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6738.html 1 让法治成为 最好的营商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