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 朱磊 张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最基础、最直接、最艰巨的工作在基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实施党建“双基”工作三年行动,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涌现出“微山湖上好支书”孙茂东等一批先进典型。
聚焦压实各级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计划,组织召开全市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会议、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等,对做好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实施好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落实书记直通车制度,指导县乡党委书记确定书记项目208个,集中突破。制定“2612”推进图,坚持挂图作战、定期调度通报,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每年召开年度县市区委书记和市直有关党(工)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认真抓好省市点评问题整改。
聚焦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活力,全面提升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着力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有关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两优一先”推荐评选表彰工作,召开全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对15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七一”前全市符合条件的4.5万余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深入实施党支部创星提标行动。指导县(市、区)全部制定实施方案,从五星级党支部遴选500个特色党支部,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实行基层党组织分领域集中换届,推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指导基层党组织认真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制定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若干措施》,专题开展2次主题党日。
扎实推进党员队伍提质争优行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建立“七一”、烈士纪念日新发展党员集中入党宣誓制度,全面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承担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省级试点工作,在曲阜打造党员党性提升实训基地。实行农村、城市社区党员档案县级集中管理,推进党员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全市村均入党积极分子达到5人以上,“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超过从业人员的10%。创新成立“七心”党代表服务队,“组团”下沉基层服务群众。
提升党员教育工作实效。常态化开展“发现榜样”活动,成功举办全市微党课大赛,泗水县扶贫干部孙建涛参加省委举办的“永葆初心 永担使命”基层党员讲党课活动。启动创建110余个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持续抓好基层干部学历教育,推动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基层党校,在全省率先启动村(社区)党员集中培训。
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嘉祥县圆满完成省换届试点任务,全力做好面上换届工作。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8.8%;村书记年龄、学历得到大幅度优化。及时跟进换届后续工作,开展“走马上任100天”大比武活动,激励村(社区)“两委”干部上马干事、服务群众。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选聘924名优秀村书记担任乡镇党委“特聘组织员”,优先纳入专业化管理,带动整片建强。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赋能培训计划”,细分优秀示范、初次当选、“8090后”等类型,市级层面把村书记全覆盖培训一遍,提升专业能力。
抓实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开展“村村到”村情分析会诊,深入分析研判,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点名包保+陪同记实”制度,坚持“一村一策”,落实“四个一”措施,突出重点抓好整顿提升。
稳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双强双富”行动,着力“强班子、强队伍”,实现“富集体、富群众”。抓实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建立联盟产业基地231个,示范带动2975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165家,通过合作社村均增收3.7万元。扎实推进中央财政扶持集体经济项目,开展全覆盖督导审计,确保资金保值增值、项目稳定收益。目前,集体收入10万元、50万元以上村占比,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8.2和15.2个百分点。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村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审计”“4211”工作机制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动村级规范运转。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敲农门、听民声、办实事”活动,村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队4801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万余次。
聚焦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建设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聚焦赋权增能减负,研究制定赋予街道“5项权力”的“1+5”制度体系,组织对街道“5项权力”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全面取消对街道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考核任务。优化街道管理体制、健全组织体系,实行扁平化管理,印发第三批职责清单,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党组织书记选、用、管、育,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专职化管理,市级全员培训新一届社区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实施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待遇。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公务员、招聘进事业单位、选拔街道领导干部,确保优秀的人选进来、留得住,有为有位、受社会尊敬。
全面建设居民小区党支部。深化网格化党建工作,围绕把网织密、把格做实,向居民小区延伸党组织触角,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目前,已建成居民小区党支部1607个。深化网格化党建,制定网格化治理“1+12”标准体系,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开展楼栋长推选,动员参与楼栋治理、服务居民群众。
擦亮“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品牌。抓好“四红项目”建设,召开“红色物业”现场推进会,“儒风济宁 红色物业”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建成居民小区“红帆驿站”1691个,推行“红心公益”“红色代办”等便民措施,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
聚焦激活发展动能,推进“企业片、商业圈、产业链、行业线”党建共同体建设
强化区域互动,推动整区域建强。在全省率先设立园区党工委组织部,每年财政列支10万元工作经费,召开园区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动园区党建工作提升。建立区域性综合党委68个,有效激发商圈党建活力。配合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选派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实现攀登目标。建立两新组织“红帆”党建工作室425个,建好用好2000㎡市级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
强化产业驱动,推动全产业升级。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推动链上“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品牌共创”,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建立19个产业链党建联盟。
强化行业联动,推动整行业突破。推行单位党建与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涌现出山东长恒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批省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举办快递行业党委成立暨“红色快递 暖心行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第一家市级快递行业党委,县级层面已全部成立快递行业党组织。
加强示范带动,促进整体提升。建成济宁市非公企业党建实训基地、社会组织党建实训基地,命名第一批济宁市两新组织现场教学实训点32个,做好929家“百千万提升工程”培育对象提档升级。编印《济宁市两新组织党建案例选编》《济宁市两新组织党建百佳示范地图》,为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经验做法。省委组织部发文推广我市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关做法。
聚焦党建业务互融,统筹抓好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党建工作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压实主管单位党(工)委责任,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在机关,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推行“一线党建”工作法,召开“一线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制定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命名436个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在国企,制定《市管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的指导意见》,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制定《市管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班子建设、干部选任、薪酬、评先树优挂钩。在学校、公立医院,实施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工程,评选3批300所市级中小学党建示范校,60个“一校一品”党建品牌,9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行党员医护人员佩戴党徽上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干部下派工作
创新模式做好新一轮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创新“整乡覆盖、全域提升”模式,选取48个重点乡镇(街道)成立第一书记服务队,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通过持续选派2—3批,实现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所有村全覆盖帮扶,推动重点突破、全域提升。
深化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选派2.5万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6148个“民情书记”服务队,全覆盖走访村(社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108万户,接待群众120.7万人次,解决诉求6.2万条。该做法被评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扎实实施帮扶项目。研发使用“济宁市下派干部帮扶项目管理平台”,提高帮扶项目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上轮选派工作,累计投入产业项目资金5.1亿元,发展致富项目2415个,帮助新增村集体收入4400余万元。配合党建工作队推动工作落实,纳入省整改台账的115条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制定工作队帮扶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相关做法被省委选派办发文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