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
第04版:

文明新风润乡村

——市农科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滑端超 李印峰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济宁市农科院着眼于服务乡村,多种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新风吹进农民心田。

积极开展农业产业调研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讲话精神,11月2日,市农科院负责同志带领部分农业专家,到梁山县沿黄乡镇开展农业产业调研与科技对接活动,实地调研了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需求,制定实施方案,为下步开展技术服务奠定基础。

农科院一行来到黑虎庙镇及小路口镇甘薯、中药材种植大户的大田中,详细询问了今年持续多日的雨水对甘薯、中药材种植带来的影响,向种植户和农业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详细讲解了栽培技术措施。“看到农业技术专家,就好像看到了来年丰收的希望!”这些服务举措受到种植户的由衷称赞。

在赵堌堆乡宽幅精播示范田,专家们详细了解了小麦秋播情况,介绍了当前小麦精播技术、冬前及早春管理的技术要点,指导种植大户科学应对当前土壤渍涝,抓好小麦秋种和晚播小麦田间管理,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在赵堌堆乡翠屏家园专家们现场解答种植户对于甘薯、西瓜等作物的技术需求,发放了300余份技术明白纸。

田间地头解决农民“揪心事”

为科学应对当前土壤渍涝,抓好小麦秋种和晚播小麦田间管理,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10月27日,济宁市农科院农业技术专家到小雪街道武家村开展了冬小麦玉米种植科学技术培训活动。

专家们讲授了《冬小麦抗渍防冻保播种保越冬技术》,分析了当前小麦秋播的气候特点、面临风险和有利因素,详细讲解了优良品种选用、灌溉施肥、精播技术、播后镇压、冬前及早春管理的技术要点,鼓励村民克服眼前困难,争取明年较好收成甚至再获丰收仍然大有希望。培训现场,农户们认真听讲,相互交流,还把平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小麦品种优选、小麦病虫害防治、玉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向专家进行了请教。

11月9日,立足“科技富农”,市派泗水县金庄镇第一书记服务队队长张连秋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到村,在农业科技方面开展调研指导。专家们先后实地调研了金庄镇卞家庄村现代农业种植园、马头山村甘薯种植基地等,详细了解金庄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和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村民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切实解决农户生产困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送科技文化下乡

11月12日,济宁市农科院第三党支部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赴金乡县高河街道韩庄村开展大蒜技术培训暨送科技送文明到乡村活动。高河街道为省级生态示范乡镇,是鲁西南最大的蔬菜标准化生产与销售基地,年均种植大蒜4万余亩。由于长期阴雨、地块积水造成蒜田土壤无法按照农时耕整,出苗晚、苗情弱。为解决上述问题,济宁市农科院第三党支部联合市大蒜创新团队制定了“2021—2022年大蒜冬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印成明白纸迅速交到农民种植户手中。

11月4日,市农科院第二党支部组成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到鱼台县张黄镇党支部联建村望湖新村开展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种植技术培训服务活动,对当前小麦种植和冬前田间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走进张黄镇党支部活动室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种粮大户等进行面对面座谈,了解当前农业生产最新进展情况,对目前土壤墒情过湿、小麦播种时间推迟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并发放了“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资料。

2021-11-19 ——市农科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5192.html 1 文明新风润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