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唐口中学 赵辉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的核心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这里有两个点:一是校内提质,二是打消家长焦虑。因此需要多管齐下,方可政策落地。
落实“双减”,需要减去家长的焦虑
不可否认,“双减”可能会给一些家长带来焦虑,因此学校应该在减少家长焦虑方面做好工作。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家长减负。学校非常重视家校共建工作,极力帮助家长提升育儿水平,学校要不定期组织家长课堂,教师们也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需求、困惑,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实现育人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造性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知识的系统化,更利于孩子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使学习变得更轻松,孩子也会更加自信。
落实“双减”,需要构建高效的课堂
“双减”的提出,对在校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仅是只做好课后服务,帮学生讲讲题、看看作业,更重要的是应该倒逼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怎样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精心设计课堂,不给学生开小差的机会。每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作为老师,心里一定要有数。同时,如何将这些目标落实,怎么让每个学生整节课都能跟上节奏,不走神,对老师的课堂设计及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要求课堂上方法多样且有效,让学生每个环节都有任务,这对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教材、备课、备学生。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及习惯。我和学生聊天时曾经谈到“上学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很少谈到学到了哪些知识,记住了哪篇课文,相反,他们说自己记住更多的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自己的教导,各科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双减”政策落实后,如果每个学生都不上课外辅导班,那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脱颖而出,步入理想中学甚至大学呢?一定是那些学习自觉性强,有良好学习能力及习惯的孩子。作为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这些能力逐步内化为习惯:听课习惯、阅读习惯、预习及复习习惯、订正习惯、积累习惯……当学生拥有了这些良好习惯,那么不管是上到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相信他们都会轻松获得知识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律性,提高配合度,低年级可能更多的是要依靠老师及家长的“扶”,到了中年级就可以“半扶半放”,而到了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就可以放手了。
落实“双减”,需要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对于“双减”,如果现行的教育评价不做出相应的改革,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很难减轻。考试成绩就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养成。学生们找到了成长的动力和前进的目标,更加渴望学习和成长。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了总结学习流程,学会了合作,提升了学习能力,能够自主钻研教材,从而和课外补习班彻底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