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4日
第08版:

凝心奉献育桃李 聚力共建文明园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纪实

■本报记者 李允 本报通讯员 张海燕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原为济宁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15年,2008年10月更为现名,2013年8月迁入原一中古槐校区。学校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人,教师140人, 32个教学班。

近年来,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深入贯彻文明校园创建系列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创建工作要求,坚持“德为首,学为先,文为根,人为本 ”的办学育人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创建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师生文明素质

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加强班子建设,重视党建工作。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广泛掀起“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两大平台学习热潮,全员参与,深入推进。

规范办学,全面提高办学效益。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一优化”“三控制”“四不准”“五保证”,成立以校长为首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和师德师风建设督察小组,严格监督、考评。先后获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生态校园”“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文明校园”提名学校等荣誉称号。

加强文明品牌建设

深入实施德育教育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学校开展“二三四五”工程,即:二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三个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举止轻轻);四带活动(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个无(身边无纸屑,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墙上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努力挖掘各种德育素材,以运河文化,孝文化、廉文化、中华经典、名人名言等内容美化墙面,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艺体活动精彩纷呈。“校园之声”广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在第23届济宁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学校三个单项及团体总分均获第一名的成绩。在市、区两级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大赛中,书法、体育、绘画、音乐四个类别均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开展“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为济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尽一份力。

由于重视德育管理,学校三年内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率达99%,优秀率达80%,后进生转化率90%,遵纪守法率100%。学校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被评为国家“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学校”“济宁市文明校园”“市网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学校”“市孝文化教育基地” “区十佳德育学校”。

打造学校名师品牌,提高教学成绩。推进青年教师成才计划,聘请并组建了以市教研室专家为主体的“导师团”,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作为全国教学联盟学校,教学成绩连年攀升,被评为“济宁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英语优秀教研组、理化生优秀教研组、数学优秀教研组。

塑造学校安全管理品牌,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演练、防空袭演练等活动;结合防止传染病、防溺水、禁毒工作,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创新文明创建方式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德育工作四项制度,即周一升旗制度,班队会制度,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制度和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优化学校传媒资源。办好学校广播站和学校网站以及宣传栏、黑板报,发挥校园喉舌的宣传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致力提升办学品位,争创省级文明校园,将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打造成为城区品牌学校,为任城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2021-11-04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83918.html 1 凝心奉献育桃李 聚力共建文明园 /enpproperty-->